抗疫英雄——鐘南山院士

抗疫英雄——鐘南山院士
在這場艱難的戰疫中,有無數的醫護人員奔赴在抗疫一線。他們沒有年齡之分,有的僅有二十幾歲,有的已有八十多歲高齡,但是他的信念是一致的、理想是一致的、志向是一致的,都是在抗擊疫情、抗擊新冠病毒。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站在一線的白醫天使不眠晝夜,日夜操勞,他們使終都左監護病人,為病人做著各項檢查與治療。而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抗疫英雄——鐘南山院士。
鐘南山院士,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他曾經在2003年的“非典”疫情中做出卓越的貢獻。而當下,在新型冠狀病毒蔓延之時,已八十四歲高齡、年過半百的他,又一次挺身而出,連續乘坐幾十小時的列車,從廣東趕往湖北,沉著冷靜、從容不迫的帶領大家,讓大家心連心、扭成一條繩,共同抗擊疫情。這是多么可貴的精神,多少可貴的品質。
還記得鐘南山一起曾經說過:“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鐘南山院士自己就是這么做的,將一腔熱血潵向醫學,用一生精力去研究醫學,去創造健康幸福。還有一句是這樣說的“生命有限,健康無價。健康是條單行線,人應該學會關愛自身健康。”卻實如此,人人都應關愛健康,把健康安全放在首位。
疫情無情人有情,向在抗擊在一線的所有醫護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抗疫英雄鐘南山
在疫情肆虐全國的時刻,武漢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它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此期間也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抗疫英雄,他們心系那些奔赴在一線的人員,心系那些感染了疫情的人們,他們更希望疫情能夠早日得到控制。為了早日讓疫情得到控制。他們有些人甚至為此而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曾經2003年爆發的非典,就有一位老人奔赴一線,而如今的疫情,他雖然老了十幾歲,但為了挽救病人仍然奮斗在一線,如今80多歲高齡的他,卻仍然奔赴在一線,這個人就是為國一直奉獻的中南山院士。
近日我在網上看到過許多關于中南山院士的視頻,圖片。而這些視頻,圖片并不是終南山院士本人拍攝,畢竟救治病人那么忙。而在這些視頻圖片中的中南院土似乎總是很疲憊,但即便如此,他那雙渾濁的眼眸中除了疲倦還閃爍著希望的光,在發布有關疫情的命令時,疲倦一掃而光,留下的只有對疫情的急切關心,那神采奕奕的模樣,仿若不是一位已經進入暮年的老者。
我還看過一幅圖,似乎是鐘南山院士坐著飛機前往疫區的路途中,他面前的桌子上放著一臺電腦和一堆資料,也許是工作太久頸椎受不了,他仰起頭閉著眼霜。雙手放在腦后輕輕按壓著不舒服的頸部,一張飽經滄桑的臉上滿是疲倦,頭頂黃昏的燈光為中南山院士提供了較好的工作環境,至少眼睛不會太過難受。
鐘南山院士對社會有著巨大的貢獻。他本可退休享受生活,他每月退休金足夠他安度晚年。但是他沒有選擇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仍然選擇奔赴在一線,想要為國家再做出一點貢獻,感謝中南山院士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但也希望他可以好好保護自己,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拯救更多的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抗疫英雄鐘南山
2020年新春之際,由武漢首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迅速蔓延全中國,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疫情,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都上了一線。他們挺身而出,奔赴前線,寧犧牲自己換來祖國的安寧。他們是大眾中的普通人,但更是英雄中的佼佼者。他們同我們一樣,是人都會老會死,會疼會病。也同我們一樣,都擁有家,擁有愛。可他們卻能夠拋下感情去前往兇多吉少的武漢。他們似不怕疼不怕死,似不會被離別之苦而感染。永遠都在祖國需要他們的時候,竭盡全力地付出所有…
鐘南山,一位年滿84歲的老人。他明明有著令煞旁人的職位,權力,卻依舊同17年前一樣,毫無猶豫。在得知武漢疫情后,他鄭重的告訴大家:"千萬不要去武漢,危險!"但下一刻,他轉身去了武漢…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是什么樣的信念在支撐著他?竟讓他毫無顧忌…在抗疫期間,他還曾鼓勵大家:"疫情終將會過去,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國家。"疫情在持續兩個多月的控制下,穩定了下來。鐘南山院士平常一副嚴肅的面龐竟然,笑了!這個笑意味著太多太多,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終于結束了…
鐘南山院士他以自己的身軀去抵御成千上萬的病毒,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對抗那些傳染性極強的疫情,這樣無私奉獻的精神,誰又不會震撼?這期間,其實還有很多像鐘南山院士的人,他們團結一心,用生命的永恒力量支撐著如今的安定社會,他們并不是不畏懼死亡,也并不是不害怕離開家人,而是祖國臨難,他們只想竭盡全力地付出,也只在乎能為之付出多少…疫情終將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我們中華上下56民族團結一心,熬下去,便會迎來白晝。
敬我的抗疫英雄鐘南山
一次舉國上下凝聚一心共同抵抗新冠肺炎的行動,讓我認識了一個醫學界的英雄鐘南山爺爺。
在居家隔離期間,家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在新聞上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動態,其中我反復聽到了鐘南山這個名字。可是怎么聽我都會想起“壽比南山”這個詞,而且,終南山不是一座傳說中仙人輩出的山名嗎?帶著好奇,我靜下心來開始專心地關注他。原來這位沖在抗疫第一線的響當當的主心骨真的是一位壽比南山的老人,但他精神矍鑠,只一眼便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一身的白大褂,身形瘦削挺拔,臉上永遠露出他專屬的慈祥和淡定。金絲框眼鏡下炯炯有神的雙眼隱藏著學者的深邃和敏銳,讓人心生敬畏。
媽媽對我說,鐘南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呼吸病學專家。早在2003年中國非典爆發期間,年近七十的他就帶領著醫護人員戰斗在抗疫前線,并率領他的科研團隊研究出了應對SARS的臨床療法;而如今國難當頭,又是這位耄耋老人,成了新冠肺炎抗擊前線的領軍人物,讓人可親可敬。在每天各種媒體的疫情跟蹤新聞中,總是時不時插播鐘南山爺爺的鏡頭。他對權威的質問擲地有聲,敢于公開揭示冠狀病毒人傳人的真面目;他對疫情的分析客觀嚴謹,從不高估或低估疫情的發展趨勢,從不做沒有根據的論斷;他對自己的要求總是近乎苛責,有時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承受著比一個青壯年更繁重的工作量;他對老百姓的關懷至真至誠,第一個并且一而再勸誡居家隔離是最奏效的預防措施。從這一個個報道中,我仿佛真覺得他有來自終南山的仙人傳奇色彩。他是戰士中的勇士,一旦戰役的號角吹響,便沖鋒陷陣,第一時間勇赴災區,完全置自己安危于不顧。正是由于他的坐鎮武漢,猶如洶涌波濤中的定海神針,給了所有醫護人員前進的信心和方向,給了全國人民宅家隔離、共同抗擊疫情的自律和堅守。他是醫學界的泰斗,帶領全國的醫療精英日夜奮戰在新冠病毒肺炎的防治和抗擊戰役中,研究出了一整套疫情防控體系,為今天全世界在抗擊新冠肺炎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有一次,我無意中在媽媽手機上看到網友曬出來的一張鐘南山爺爺的照片,配文上寫的是他在連續工作了一晝夜之后臨危受命,在1月19日踏上了從廣州到武漢的列車。由于臨時上車,只被安排在了餐車里。他太累了,不知不覺就在座位上睡著了。看著這張照片,我在想,鐘南山爺爺終究不是仙,他只是一個凡人,一個身懷醫者使命,心系國家安危,在風雨中逆行的老者。
在中國,這樣的老者還有很多,比如在85歲發現瘧疾治療物青蒿素而獲諾貝爾獎的屠呦呦,90歲高齡依舊投身超級雜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他們一生的無私奉獻為全世界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福祉。但是,歲月的車輪不斷地流轉向前,他們終究是垂暮老人了,本該頤養天年,而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需要注入新生的血液。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自然成為肩負著中華民族復興偉大使命的接班人。盡管人類的發展已經到達了相當的文明度,但是更加棘手的問題卻也是接踵而至,戰火時刻在地球的一些角落蔓延、變異的病毒時刻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威脅、全球環境問題帶來的災難頻繁爆發……所以,在了解了抗疫老英雄——鐘南山爺爺的故事之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珍惜眼前所具有的幸福生活和優越的學習環境,用知識讓自己茁壯成長,報效社會和國家,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抗疫英雄
子庚年初,荊襄大疫。寒冷冬日,逆行出征。在這萬眾團圓的日子里,他們卻自發組隊,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前往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武漢。
作為蒼溪縣中一眼重癥醫學科主任的陽凱,自然也沒有閑著,他聞訊后,瞞著年邁的父母,寫下請戰書。他心里知道,這可能是一條不歸路。但他依然要申請。通過層層選拔后當選了蒼溪溪援鄂抗疫醫療隊的隊長。
“我已做好準備,聽黨指揮,服從命令,馳援湖北,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出征前,他高舉右手,莊嚴宣誓。他心里知道,他作為隊長,身上的擔子有多重。他暗下決心:不僅要與武漢人民一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還要帶著醫療隊隊員,一個不少地平安歸來。確認好人員后,他們便乘著前往武漢的飛機,離開了。
馳援武漢,眾志成城。到達武漢之后,他們就開始了防疫工作。因工作需要,每天都很忙碌。高強度的工作加上連續幾餐不吃不喝讓他們身體很吃不消。每天連飯都不吃,覺也沒睡就要照顧病人。接連二十多天的超支消耗導致他犯下了腸胃病。但是盡管如此陽凱也沒有退縮,繼續帶著隊員們奮戰在武漢市重癥病區。
“援鄂期間,醫療隊累計收治患者四十九人,護理住院患者四百二十人,無醫療差錯事故及糾紛發生,醫療隊實現了零感染目標。送走最后一名患者時,他哭了,哭這段時間的不容易。他笑了,笑自己沒有辜負國家的希望,笑自已一同和國家挺了過來。醫務室再也沒有了忙碌的影子,也沒有了急促的鈴聲。他即將“凱”旋歸來。
謝謝你,也謝謝無數個像他一樣的白衣天使們。你們在,我們才過得如此安好,向抗擊在第一線的所有醫護人員表示敬意。
點評:行為描寫用詞講究,準確到位,系列動詞逼真地凸現了人物的心理狀態,點明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過程真實細膩,人物的想法、態度在讀者面前一覽無遺。神態描寫生動傳神,寥寥數語,將人物的性格特點勾勒得一覽無遺,人物的言談舉止具有了鮮明獨特的個性。
致敬鐘南山院士作文 致敬鐘南山院士初中作文
2003,我還沒有出生,關于非典的事情都是從百度新聞了解的,我聽媽媽說鐘南山爺爺是應對非典的中國英雄,這是一場足足打了半年的戰役。
當年,在鐘爺爺的帶領下醫護人員攻城拔寨,連續奮戰193天,終于取得勝利!鐘南山爺爺還被廣東省授予唯一的特等功,又被授予國內衛生系統的最高榮譽稱號——白求恩獎章,還被評為了“感動中國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2020年,這個春節,武漢告急,全國警報響起,前線專家因感染新型肺炎而倒下,這位84歲的老人,又一次扛起了歷史的重擔,肩負起國家級人民賦予他的期望。
他一邊告訴公眾“盡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因此網絡上流傳了一張又一張他因疲憊而在高鐵上閉眼休息。
時隔16年,這一次,他義無反顧地再度使出全力與病毒賽跑,18日在武漢奔赴多個醫院了解疫情后,19日趕往北京,參加國家衛健委會議;只休息4個鐘頭,便從早上6點鐘開始工作……25日再匆匆趕回廣州,奔赴一線救治新型肺炎重病患者。
隨后,鐘南山頻繁出現在媒體,告訴人們發生了什么,該怎么辦。而他說的每句話,人們都信。在大家眼里,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學,代表權威,他那頑強、堅定的身影是一針抗擊疫情強心劑,不斷注入到14億人民的內心,讓人們相信疫情的陰霾定會散去。
我看見《人民日報》微博是這樣評價的: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的確確令人肅然起敬!所謂醫者,妙手仁心。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無畏的仁心,鐘南山二者兼具,所以舉國敬仰。
鐘南山爺爺,謝謝您!面對疫情,在職責使命和人身安全中,您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為了大家,您無所顧忌的奔赴一線!不舍晝夜,不顧安危,舍己救人!
鐘南山爺爺,請您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我們相信您!看到您,大家心里特別踏實。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有愛的世界,一切都會好起來!中國加油!
贊抗疫英雄
這幾天我在家讀了一本有趣的書——《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許多小故事吸引著我。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桃園三結義,它主要講了:劉備、關羽、張飛為了實現人生的共同美好愿望,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子里結拜為兄弟,他們三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他們不正是為了同一個目標,團結一心,同心協力地奮斗著嗎?
在2020年這個春節,一個特殊的春節,新型冠狀肺炎突然爆發,全體醫護人員、警察、政府工作人員、志愿者……都一起奔赴在抗疫工作最前線。他們忍痛離開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他們放棄自己休息的時間,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日子,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他們設崗卡,為了預防病毒的傳播;他們堅守在醫院,為了盡早救治更多的病人;他們堅守在實驗室里,為了盡早研究出更好的藥物和預防的疫苗;他們馬不停蹄的在路上奔波著,為了把防疫物資和食物第一時間運送到一線去。
我最敬佩的是白衣天使,其實哪有什么天使,他們只不過是一群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大哥哥、大姐姐,穿著白大褂,學著前輩的樣子救治病人,與死神搶人罷了!在新聞中,我看到他們辛苦而憔悴的身影,看到他們被防護口罩勒腫的臉頰,聽到他們嘶啞的聲音,淚水在眼睛里打轉。他們是英雄,是戰士,我相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病毒很快會被他們打敗,勝利一定屬于我們!
無論是三國時期,還是疫情期間,對國家忠誠、守民族大義、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披荊斬棘的精神在默默傳承。這就是中國精神,這就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