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寄情思古意為今用記敘文

折柳寄情思,古意為今用記敘文
“長亭外,古道邊,若草碧連天……”伴隨《送別》的樂聲響起,北京冬奧會圓滿落下帷幕。作為東道主的中國北京,借傳統文化中“折柳”的意象,表達了對遠道而來客人的送別,對逝者的追思。“折柳”這一常見于傳統詩詞中的形象,又煥發了新的活力。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無一不值得我們加以深入挖掘并弘揚光大。事實上,冬殘奧會的吉祥物“雪容融”,其本體正是燈籠這一象征喜慶的中華文化形象: 紅彤彤的燈籠頂上蓋一層薄雪,卻掩不住撲面而來的活潑氣息。燈籠的可愛之處,自古便為人稱道,而當它加入現代元素,同樣也能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
將古代傳統文化應用于現代,需要發揚其牽動人心之處。如“折柳”寄寓著對友人的懷念,燈籠寄寓著歡欣與希望。其實,傳統文化真正扣人心扉之處,不只在于其外在的形式美,更在其背后蘊含的人情之美。我們讀古詩,這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帶給我們的,不單限于那幾十個字,而是詩人自我感情的抒發,或傷懷,或喜樂。傳統文化把我們與過去時空相連,向我們展現人情之美。
正是這些古今皆有的情感,讓傳統文化形式有了新的活力。
將古代傳統文化精華發揚出來,應敢于創新形式。或許有人擔心傳統文化在創新后便失去其本真,其實不然。央視有一檔詩詞音樂類節目《經典詠流傳》,便是推動傳統文化獲得新生的代表。其中,有古典歌手,有流行歌手;有經典詠嘆,有華陰老腔;有人與古琴鼓聲相和,吟唱出超塵脫俗的氣質;有人將說唱與舞蹈結合,展現出沙場點兵的氣魄。雖形式不盡相同,但這些作品毫無疑問都讓人感受到了詩詞中的深遠意味。敢于創新,積極推動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意,才能讓它煥發新的活力。
發掘傳統文化形式的人文之美,創造性地發揮傳統文化形象的意蘊精髓。我們以“折柳”追思古人,又帶著有前人祝福的“柳枝”一起走向未來。愿中華傳統文化能像冬奧會的柳枝一樣,在世界的文化舞臺乃至人類的文明舞臺上熠熠生輝,煥發活力。
疫中情思記敘文
人生道路上,我們難免會靠近形形色色的人,靠近各種各樣的風景。微風徐徐,拂過那嫩綠的枝葉,穿過那靜謐的小道,自由自在地飄搖。暮色點綴著街道,晚霞照映出一個個清幽的身影。
冬,隨著寒風不緊不慢地離去。春,披著綠衣迫不及待地跑來。由于疫情卷土襲來的緣故,我們不得不在“牢籠”般的校園中封鎖。一縷陽光穿過枝條,透過窗戶,不偏不倚,均勻地灑落在堆滿書本和試卷的課桌上。思緒迷亂時,總有這一縷光的陪伴。在它的照耀下,我迎著清風,沖向800米終點;在它的照耀下,我縱身一躍,跳向1.9米的前方;在它的照耀下,我跟上跳躍的足球,繞過一個個筆直的球桿;在它的照耀下,我浸沒在書中的海洋里,探索全新的奧秘。身處光明之中,天空已不再顯現晦暗的面孔,陰霾也在嘆息中悄然逝去。我的心中也流淌著一股炙熱的暖流,時刻撫平著我浮躁不堪的思緒。
無論是春的溫馨,還是夏的奔放,亦或是秋的清新,冬的深沉,在這世間,唯一不變的,無非就是對家的思戀。離家已有20余天,不知家中現況?不曉父母安康?即使再無憂的日子也會被這情愫所打破。封路的消息已然傳遍大江南北,在校的我們雖衣食無憂,許久未見的父母呢?在這種處境下,他們又將如何度過呢?想必父母也在思戀我吧!短暫的通話不足以說明一切,報喜不報憂乃人之常情。黑板上漸漸消逝的數字提醒著我保持清醒,畢竟父母的悉心養育和精心培養絕不能以草率的結局收尾。因為腳下的路是他們用血汗鋪設的。老師們的諄諄教誨,也時刻激勵著我奔向成功的彼岸。于我而言,唯有優異的成績單和理想高中的錄取通知書,方可證明我沒有辜負任何人寄予我的厚望,沒有放棄任何向我奔赴而來的機遇,而是成功地揚起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面旗幟,旅途中的第一面風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每一只雄鷹都要經歷被推下懸崖之痛,以學會展翅飛翔;每一只河蚌都要體會沙粒進入身體之痛,以產出圓潤的珍珠;每一只蝶蛹都要感受寂寞掙扎之痛,以化作翩翩起舞的蝴蝶......與其說封閉式教育是一個枷鎖,不如把它當作一種歷練,即便再苦也不放棄,即便再累也不停歇。在將來的某一天,回憶起這恰似“地獄牢籠”般的校園時,心中浮現的不是苦不堪言,而是青春熱血。少年的青春恰似六月的驕陽,照耀著邊邊角角的每一寸土地。
靠近芳香的花海,自身也會沾染芬芳的香氣;靠近腐臭的魚鮮,自身也會沾染腐臭的味道。自甘墮落不會成為潮流,腥臭腐朽的日子也必將不會長久。一縷縷情絲從我耳邊拂過,一陣陣春風吹散了我深藏心底的愁緒。我將帶著愛與希望,駛向那理想的遠方......
離別的情思記敘文
不知不覺地,我隨著思念的腳步邁進了學校的大門——竟如此安靜!
一切都沒有變,浣月沼濯纓池的水還是一樣的青,操場的草還是一樣的綠,天空的顏色還是一樣的藍……啊!一切還是那樣的熟悉。
花磚地上,值班的大伯正在擦拭著旗桿,頂端的五星紅旗隨著風姑娘甜美的歌聲歡樂的輕舞飛揚……晨會上,我們曾斗志昂揚地宣誓:“我們要做新一代的接班人……”
漸地,我走到了教學樓前,那熟悉的樓梯使我忍不住走了上去。以前總覺得難爬的臺階竟然一會兒爬完了!
門窗緊閉著,想想快中考的那幾天也是如此——為了不受外界干擾。桌凳擺放得整整齊齊……
咦!怎么門窗一點灰塵也沒有?門輕輕一推就開了!走進教室,一切都和走前一樣,只是比想象得更一塵不染。在教室里慢慢地走了一圈,偶然發現講臺上擺放著一張紙條,旁邊還放著一支筆。上面用剛勁有力的字體寫道:“如果你是因懷念母校而到了此處,請在下面留下你的名字。”再看看下面:“王羽、秦文萍、陳君……“已經有十幾個了!他們早就來過了!是他們打掃了教室!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也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突然間,門口躥出了幾個再熟悉不過的面孔,“你們怎么也來了?”“怎么?就只準你來不允許我們進嗎?”說完,商量好似的一起吐了吐舌頭——一樣的語調,一樣的動作,一樣的歡笑……
和即將分離的好友再一起到處走一走后,我們再一次依依不舍地邁出了學校的大門。
回頭一看,高雅脫俗的校園映著天空的藍,顯得格外美麗……
圓月寄情思
坐在窗前忙于奮筆疾書的我,偶爾仰望天空,望見了一輪圓月,偶然想起了今天是中秋。
月,被天空中的層層清云所遮住,如煙似霧,有些飄渺,有萬般的嬌態。諺語云;八月十五云遮月。云生月隱,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愿隨月在云中漫步,聽他講古老的故事,細聽老朋友在遠處的祝福,傾聽月的獨白,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仰望月亮,我又想起了曹松的《中秋對月》“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也記起曾學過的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對月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
隨著一聲又一聲轟天震地的鞭炮之響,別人家切開了團圓餅,圍坐一起邊賞月邊吃飯時,我們家呢?只能坐在窗前,想著忙于工作的親人們,二叔三年之久都未回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當吟完這首詩時,這正是我的心聲,三年,曾也寄過去一些東西,偶爾的一些通話,那邊的月一定是“皎皎空中孤月輪”。他也一定想家了。
上午想與遠在異鄉的二叔聯系時,這一夜他不在線,看見教官在線,和他聊了幾句;才知道這個中秋他也沒有回家,還在太原的vc旅游學校軍訓。像教官一樣的那些軍人,這個夜晚一定也在邊疆守護,?I衛我們的祖國。
他們為了和平舍小家為大家。月已升的老高,他們抬起頭正能看見那些家人。
記敘文作文記敘文
我曾經經歷過這樣一件事,它使我 的心溫暖了許久.
那一次,奶奶 帶我去超市,超市外 那沉重的大門擋住了我們,奶奶用盡力 氣,可那門絲毫不動,就在我與奶奶萬 般無奈的時候,迎面走來一位阿姨,她 微笑 地對著我們,那種微笑沒有絲毫 的歧視,卻顯得那么慈祥,那么和藹可 親.阿姨兩手按在門前,兩腳跨開,上 身向前傾倒,一用力,門終于被打開 了,她兩手撐著門,直到我和奶奶進去 了才肯放手,奶奶親切地對她說:“同 志,”阿姨依然笑著說:“不用 謝了,這是我應該做的.”那當然你自己 也要進來,只是順便帶了我們一程而 已,我心中想道,可是,我錯了,當我 和奶奶走在二樓樓梯時,透過玻璃,偶 然地看見了那位阿姨沒買什么東西,卻 走出了超市,我心頭怦然一震,難道她 是因為我和奶奶不能進超市,才以她進 超市的理由幫我們推開那沉重的大門的
一瞬間,我似乎,似乎懂得了什么 道理,可又無法形容它,難道為別人奉 獻 很 快樂 溫暖,也許,它只是人人 都會讀,都會寫的兩個字,但僅僅這兩 個字卻滿滿占據了我的 心靈 .現在,我 對溫暖又產生了懷疑,它不是寫在紙上 的兩個字,而是會深深刻在心底深處的 兩個字.
也許為別人讓個座,別人會感到溫 暖,不亂扔垃圾是一種溫暖……溫暖就在 我們身邊,只要細心觀察也就不難發現!
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
如今,小學的一切已經遠離了我而去,覆水難收了。
起初,我感到無奈,經常嘆息時光的流逝,對逝去的小學時光感到惋惜。漸漸的,我便開始沉浸在美好的回憶里,回憶以前那些美好的時光,細細回想以前那每一件事情的經過、細節,那一次次的挫折,那一次次的成功,還有那同學師生之間微不足道的往事,那些我以前根本沒去留意,更不會把精力放在上面的事情,現如今,卻總是不止一次的,在我腦海里浮現,就算是想要去回避卻怎么也回避不了了。
仔細回想一下,以前總是抱怨時間過的很慢,恨不得立刻畢業。現在呢,總算是如愿以償了,但卻總是有一絲懊惱、一絲無奈不時涌上心頭。我又突然覺得,過去的日子真如白駒過隙,一眨眼,六年就已經是離我而去,只允許我去回憶那一個個細微而又精致美好的的往事的點點滴滴。
寫到這,又不知不覺地想起一件事:有一次,5歲的席慕容在一天傍晚突發奇想,想把一顆她很喜歡,很珍惜的石頭往后扔,看能不能找回來,但卻總也找不到了,以致她直到長大后還常常在回憶著那顆石頭,回憶那顆石頭的美好。這也許是一個非常簡短的故事,卻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有時,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如果假設席慕容當時就找回了石頭,那么那顆石頭可能不會被保留多久,也或許席慕容會漸漸地淡忘它,那么她就不會收獲對那顆石頭那么美好的回憶了。
我現在的處境,跟席慕容十分相似,都是失去了自己很珍惜的東西,都是總去回憶它的美好。可是,現在,我已經跟5歲的她大不相同了,因為我現在已經明白,六年來美好的小學時光雖然已經離我而去,但是它將會永遠埋藏在我的心靈深處,讓我去回憶而更加懂得去珍惜。
也許,這一切的一切,正應了那句話:有時,失去了才更懂得珍惜。
----------------------------
敞開心靈的窗戶
大海之所以澎湃萬千,是因為它敞開了自己的胸襟,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寬容。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里,都同樣是夢的追尋者,我們希望在世界里找到自己想要得美好,那,我們就應該學會真誠,敞開自己的心扉,勇敢的去面對。也許,那時我們才會輕輕地笑著向藍天宣布:這個世界真好!
暑假的一天,我和姐姐,媽媽去濟南玩,正在我們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快樂而歸時,一位老人攔住了我們。他好像,是一位被生活逼的走投無路的人。因為,他的頭發是那樣的凌亂,全身的衣服就像被撕扯爛了似的,腳上的鞋壞的露出了幾個腳趾頭。他著急的對媽媽說:“大妹子,幫個忙吧!我出來找正在打工的兒子,可沒找到,錢也因坐車花光了,你看,天也快黑了,連飯也沒吃呢!你幫個忙,給我一塊錢,買點饅頭吃!”媽媽剛想從包里拿錢,就被姐姐止住了,姐姐示意媽媽走。我真的看不下去了,望著那位焦急的神情,還有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我再也忍不住了。
在我的勸說下,姐姐不高興的讓媽媽把錢給了那位老人,他激動地向我們道謝,還說“好人一生平安”
幫助了那位老人,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欣慰。可在回家的路上,我和姐姐卻吵了起來。
姐姐生氣的對我和媽媽說:“你們真傻,這種事可多了,濟南呀,滿大街都是,都是騙人的,你們呀!”“不可能,那老人真的沒錢了,姐姐你怎么這樣,連人都不會做了嗎?”我大聲反駁道。姐姐更生氣了:“我不會做人,你會做,被人騙了都不知道,他們都是靠別人的同情和自己的眼淚來吃飯的,我再濟南上這么長時間學,我見多了。”“不可能的~~~”我說道。媽媽打斷了我的話說:“這種事情呀,確實有,但你要見機行事,如果,有些零錢就給他,如果沒有,就算了,還要防著他點。”
我的心里好矛盾,這些可憐的人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我該怎么做?他們的眼淚就像虛構的
柳坡·文化禮堂優秀記敘文
文化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如同一盞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好似一座橋,助我們走向成功的彼岸;猶如一棵樹,給我們一片陰涼、生機、希望。
——題記
柳坡村的文化禮堂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給村的文化禮堂建筑十分奇特、美觀、堅固,給文化禮堂的前部分房子用的是現代化的建筑構造,后部分是古老的建筑風格。當你站在文化禮堂的大樓前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副對聯:柳葉搖旗梅枝擂鼓催恒興事業,坡前臥虎崗上來龍有輩出人才。一看這副對聯就知道是“藏頭聯”,兩邊對聯的頭兩字就是我們村的村名——柳坡,而這兩幅對聯更體現了柳坡村古老的文化品質。當你走進文化禮堂時,再看到的便是一個大舞臺,這個舞臺是用來傳播柳坡村古老文化的,如村民演戲、各種文化宣傳等。再往里走,一轉身便能看到文化禮堂大門的上方掛著許多副畫,其中一幅便是我們柳坡村德高望重的前輩——楊維翰,我們村里的人都叫他梅祥太公。他是我們柳坡村楊姓一脈的老祖宗,全村人都十分敬重他。梅祥太公一共有八個孩子,這八個孩子個個成才,個個出類拔萃,他們為村民、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我們子孫后代樹立了榜樣。另外幾幅我想一定有梅祥太公的子嗣。
文化禮堂不但有著歷史悠久的一面,更有快樂的一面。因為現在的文化禮堂幾乎成了全村男女老少的娛樂場所,每當夜幕降臨,許許多多的人都會聚在文化禮堂里,有的人打乒乓球,有的人跳健美舞,還有一些中年婦女會在一起打腰鼓,如果幸運的話還有可能會看到一些秧歌表演。文化禮堂真正成了柳坡村村民的娛樂天地,大家卻會在文化禮堂中玩的十分開心、快樂。
文化禮堂含文化,文化筑文化禮堂。文化禮堂是鄉村中的一處璀璨之地!
記敘文
童年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盒子,里面裝滿了許多美麗的珍珠,有些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有些仍然耀眼。看了黃宏的小品《種錢》,我也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那是我七歲的一個秋天。那天,我和朋友在樓下的草地上玩耍。突然,我看到一張五美元的鈔票靜靜地躺在大樺樹下,好像睡著了。我三步并作兩步跑,把它撿起來。
我開了嗓子眼,大喊一聲:“錢是誰丟的!”小伙伴們像旋風一樣沖過來,想搶錢。我趕緊把錢攥在手里,喊道:“找到了。你想要什么?”朋友一聽,有點生氣。
這時我突然想起一句話,幼兒園老師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種錢掙錢嗎?于是,我對朋友說:“沒人需要生氣,每個人都有一份。”說到我的種錢想法,大家的頭都亮得像雞啄米。
我跑回家拿了一把小鏟子和一桶水。我先挖了個小洞,然后小心翼翼的放了五塊錢進去,輕輕的覆土,澆上水。我問:“誰也不許說,誰說了也不給誰。”幾天后,我們漸漸忘記了這件事。
大概過了半個月,我和媽媽去樓下的店里買肥皂。我突然想起了錢,跑上樓去拿鏟子。綠草如茵,寸草不生。我趕緊翻出來了,只看到五塊錢的鈔票,發霉了,長毛了。
媽媽看到了,走過來問:“女兒,你在干什么?”我把整個故事告訴了我媽媽,她聽到后哈哈大笑起來。笑夠了,她說:傻孩子,植物只有種在地里才會開花結果。我的臉像猴子屁股一樣紅。
每當想起這些,我都會對自己說:“羅冬燕,你真是個可愛的小傻瓜。”
記敘文
我還在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每次回家媽媽都反復叫我練名字。直到有一天,我媽下班回家跟我說:“寶貝,我媽覺得你字寫得不夠好。我給你報個書法班!”我想都沒想。我覺得寫書法很容易,就點了點頭。
誰知道呢,練字手都酸了。我真的很想放棄。好像心里有一個小黑人和一個小白人在打架。就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書法老師走過來笑著對我說:“有了筆,就要把前面藏起來。前面不藏,話就惡心。如果你病了還沒走,你能怎么辦?”聽了老師的話,我似乎明白了,但我知道,我做事一定要認真,要執著。于是我認真的教了每一節書法課,老師教我寫字。
堅持了兩個多月,剛好遇到書法考試,也順利通過了二級考試。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可能會覺得寫書法時又累又酸,也可能會覺得寫書法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然后,我開始放松,寫作越來越武斷。這時書法老師拿著尺子來找我,叫我伸手,在我手心里打了三下。每次我感到疼痛,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一樣掉下來...時間久了,我從心底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于是我開始認真寫。我以老師的身份寫作,從哪里開始寫作,從哪里收到文字。經過四年的刻苦練習,我已經通過了書法七級考試,接下來我還會繼續努力,上一段樓梯。
通過學習書法,我體會到了一個道理。要學習任何東西,你必須有耐心、毅力和吃苦精神。你不能害怕困難。堅持到最后,會有收獲的!
記敘文
如果說生活是一杯清水,那么感動便是它的調味劑;如果說生活是黑色的夜幕,那么感動便是點綴它的星星;如果說生活是一片沙灘,那么感動便是沙灘上炫麗的珍珠……在我心中,珍藏著一份感動。
走在夜間的小道上,那陣陣晚風,將那塵封的記憶吹散開來……
“媽,你在哪兒啊!”“什么,在江南!學校要開家長會伱知道不?趕緊回來。”我不耐煩的沖著電話嚷嚷。
愁死人了,偏偏在這節骨眼上去了江南,哎呀,越想越煩,我坐立不安,焦急地在客廳里踱著步,時不時抬頭看看掛在墻上的鐘,“嘀嗒,嘀嗒”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都這么晚了,回得來嗎?”我心想。
快上學了,“怎么搞的,還不回來,趕緊的,再打個電話催催。”我小聲嘀咕著。
“喂,媽,到哪兒了?老師說家長必須親自到,今天必須回來!”我以命令的語氣沖著電話吼道。
“……”電話那頭久久的沉默,終于開口了“我會的`。”那種語氣,分明帶著一點傷感,我這才意識到,剛才口氣是不是重了些。
終于,家門口有了動靜,我急不可耐的打開了家門,眼前是那張日思夜想,熟悉地不能再熟悉的臉孔,可是——今天這張臉為什么如此蒼白無力,如此疲憊不堪,猛然想起媽媽暈車很厲害,平時最怕長時間坐車了,“還好,時間剛剛好。”媽媽那興奮而又充滿疲憊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抬起頭,那笑盈盈的臉上透出的分明是滿滿的疲倦,可是又為何故作輕松,為何,還不是為了我這個整日操勞的丫頭,“媽——”“嗯?”她抬起頭笑著看著我,“我——”怎么回事,想要說的話又被吞了回來,說出口的卻是“媽,我們一起參加家長會吧!”我拉著媽媽的手,暖暖的,心中蕩起了幸福的漣漪,那一刻,我被感動了,被你濃濃的母愛感動著、震撼著。
一滴水折射出的七彩人生,融入了感動,才更加絢麗。朋友,讓我們都睜開一雙慧眼,珍藏生活中的感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