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

巴金
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包含著豐富的生活內容滲透著作家的愛憎感情寄托著作家的美好理想。覺新、覺慧、鳴鳳、高老太爺堪稱現代文學史上有口皆碑的藝術典型。其中“覺新性格”已成為失去自我具有雙重性格的現代知識分子的代名詞。在對比中刻畫人物性格在中是一個顯著的特點。不同性格的反比:覺新的懦弱和覺慧的勇敢克明的莊重和克定的輕薄琴的樂觀和梅的哀怨。相近性格的類比:覺慧的激烈與覺民的穩重琴的游移和許倩如的堅定。同一人物在不同境況的自比:覺新在晚香樓上的哀痛和下樓后又同淑英嬉戲覺慧在周報社的充實和回家后的寂寞。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復雜性以及人物性格的對立和差別。這種對比常常通過在同一事件或場面中各人的不同表現得到展現這就使不同的性格或同一人物性格在不同側面的映襯中更加鮮明。比如第36章定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災”的鬼話但覺新“擔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淚依從;覺民要覺新去講道理對長輩還有所期待覺慧態度堅決主張不能屈服“應該反抗”。又如第23章寫土娼出身的連長太太到高家借住克明維護家庭的和自己的尊嚴大膽衛道護法;克安明哲保身溜之大吉;克定卻想入非非意欲引狼入室。
巴金名言
巴金名言錦集
1、事實并不是這樣。生活并不是一個悲劇。它是一個搏斗。我們生活來做什么?或者說我們為什么要有這生命?羅曼羅蘭的回答是為的是來征服它。
2、幾年前我流著眼淚讀完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曾經在扉頁上寫了一句話: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悲劇。
3、愛真理,忠實地生活,這是至上的生活態度。沒有一點虛偽,沒有一點寬恕,對自己忠實,對別人也忠實,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為的裁判官。
4、我常說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燈。
5、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記了一切地大笑,因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見了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來,我哭,為了我底無助而哭,為了看見人類底受苦而哭。
6、我家鄉的泥土,我祖國的土地,我永遠同你們在一起接受陽光雨露,與花樹禾苗一同生長。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里。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間的愛,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結果我依舊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還要以更大的勇氣走我的路。
7、朋友是永恒的,并沒有結束的時候。
8、生命在于付出。我的心里懷有一個愿望,這是沒有人知道的:我愿每個人都有住房,每張口都有飽飯,每個心都得到溫暖。我想擦干每個人的眼淚,不再讓任何人拉掉別人的一根頭發。
9、因為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分給別人,才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這個社會聯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10、說真話,面對鏡子我并不感到愉快,因為鏡子上反映出來的尊容叫人擔心:憔悴,衰老好看不好看,我倒不在乎。使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它隨時提醒我:你是在走向死亡。
11、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泉源。
12、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我們的事業都是無限長久的。個人盡可以遭到許多不幸,許多痛苦,但是只要我們的勞動融合到集體的勝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著一天,我事實上為黨為人民工作一天。
13、我不是文學家。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對我的國家和人民,我有無限的愛,靠用作品來表達我無窮無盡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夠給讀者帶來溫暖,我就十分滿意了。我不知道燈在哪里,但是它牽引著我的心,仿佛有人在前面指路。
14、現在,我的'座右銘是:盡可能多說真話;盡可能少做違心的事。
15、是作家,就該用作品同讀者見面,離開這個世界之前我總得留下一點東西。我不需要悼詞,我都不愿意聽別人對著我的骨灰盒講好話。
16、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遠。熱烈的訴說和自由則使人們互相接近。要做一個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17、隨著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無論大小,我都會感到喜悅。
18、要做一個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19、我對人世還不能沒有留戀。牽系著我的心的是友情,因為我有無數散處在各地的朋友。
20、每個人應該遵守生之法則,把個人的命運聯系在民族的命運上,將個人的生存放在群體的生存里。
21、書籍照徹了我的靈魂。我好象一只被風暴打破的船找到了停泊的港口。我的心情昂揚,我帶著幸福的微笑回到家里。
22、人生如同日記,每人都想記下自己的經歷。但當他把記好的日記和他的誓言進行比較時,心情是何等謙卑啊!
23、生如同日記,每人都想記下自己的經歷。但當他把記好的日記和他的誓言進行比較時,心情是何等謙卑啊!
24、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間的愛,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結果我依舊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還要以更大的勇氣走我的路。
25、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就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
26、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遠。熱烈的訴說和自由則使人們互相接近。
27、青春活潑的心,決不作悲哀的留滯。
28、每個中國人都有責任把祖國建成人間樂園,但是未治好的傷痕比所謂傷痕文學更厲害更可怕,我們必須面對現實,不能諱疾忌醫。
29、我常將生比之于水流。這股水流從生命的源頭流下來,永遠在動蕩,在創造它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以達到那惟一的生命之海。沒有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還射出種種的水花,這就是我們生活的愛和恨,歡樂和痛苦,這些都跟著那水流不停地向大海流去。我們每個人從小到老,到死,都朝著一個方向走,這是生之目標。不管我們會不會走到,或者我們在中途走入了迷徑,看錯了方向。
30、那些時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謊言中過日子我回頭看背后的路,還能夠分辨這些年我是怎樣走過來的。我踏在腳下的,是那么多的謊言,用鮮花裝飾的謊言。
31、住了十載牛棚,我就有責任揭露那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騙局,不讓子孫后代再遭災難。我邊寫,邊想,邊探索,愈寫下去,愈認真,也愈感痛苦。
32、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就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支配戰士行動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
33、生的目標是什么?是豐富滿溢的生命。一個人的生命應該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時候還應該為他人犧牲自我犧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開花。
34、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陽光,卻在黑暗里燃燒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
35、支配戰士行動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
36、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37、好聽的話越講越多,一旦過了頭,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習慣,就上了癮,不說空話,反而日子難過。
38、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舒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家巴金
家巴金
記得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約里唯一一條也是永遠都會存在的那一條無人可以更改的霸王條款。”我一直不相信這句話,甚至是不同意的。我始終堅信著:生活是可以靠人來改變的,人是可以做生活的主人的,因為“人定勝天。”
《家》這本小說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的描述了高公關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贊了年青一代的反抗精神。作者寫作這篇小說,一是表達了對封建制度的憎恨,“宣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來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二是為青年一代呼吁,“要為過去那無數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由于歲對舊制度的深惡痛絕,對廣大青年的誠摯熱愛,作者通過《家》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抨擊,生動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并通過對青年一代勇敢抗爭的描寫,展現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里放射出的一線光明,使《家》充滿了信心,希望和力量。作者說過:“無論在什么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蕩,在創造它自己生活的道路。”《家》也正是表達了這種不屈于命運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創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挑戰,處處有激流,也許有人說:“我們應該隨遇而安。”這不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平靜安穩。但我想問:“我們為什么要有生命?”“我們生活來做什么?”難道就是隨波逐流,隨遇而安嗎?羅曼羅蘭說過:“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來征服它。”我認為他說的不錯。
生活的激流永遠動蕩著,并不曾有一個時間停止過,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么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發射出種種的水花,這里面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生活中,我們應時刻懷有一顆戰斗之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即使不知道前方等待著我們的是什么,但自信,充滿戰斗力是我們應時刻保持的態度,并且在戰斗的過程中吸取一些教訓,總結一些經驗,為下一站的到來做準備。即使面對挫折,也應該越挫越勇,甚至要感謝失敗,是它們,讓我們成熟與成長。
山中的激流不會因為一瞬間的阻礙而停止動蕩,它們會竭盡全力創造出自己的道路,通過亂山碎石中間。那面對生活的激流,我們又該如何呢?難道是將自己與世隔絕,任激流在周圍澎湃嗎?任生活所左右嗎?有人說過,路本沒有,因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條路。路是人走出來的,那生活不也是嗎?面對生活,我們應將自己放在主動的位置,去征服生活,在時光的磨礪中學會生存,在生活的激流中學會成長!
家巴金
20世紀30年代初,一個二十七歲的青年,為了傾吐自己鮮明的愛和恨,宣泄自己積郁的悲憤,也為了探索青春的價值和意義,在距故鄉成都千里之遙的上海,用整個身心,寫出了一本近三十萬字的小說。這個青年就是著名作家巴金。這本小說就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家》。
作為《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被公認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小說之一。它集中體現了封建大家庭制度下的典型形態,書中描寫的高家,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這個舊式的家庭內部充滿著虛偽和罪惡,各種矛盾潛滋暗長,逐步激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好的東西遭到無情地毀滅,高氏三兄弟的戀愛故事,以及梅芬、瑞玨、鳴鳳等青年女子的命運,最終都免不了悲劇的結局。
《家》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覺慧,他思想先進,充滿活力,是高家的叛逆者,是美好與希望的象征。然而書中還有個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覺新。如果說覺慧代表的是夢想,那么覺新代表的則是現實。他無疑是《家》中內心最復雜、最矛盾的人。大少爺覺新也曾受到過新潮思想的熏陶,也曾有過出國留學的機會,曾幾何時,他是一派朝氣蓬勃,對未來充滿著希望,對人生充滿著追求。然而作為高家的長房長孫,他放棄了理想、愛情,順從了家族的安排。這份包辦的婚姻,成為了一切悲劇的開始,在這以后,不幸接二連三地降臨,他隱忍退讓,獨自承受著痛苦,希望以此來換取些許的寧靜。只可惜他的委曲求全不但沒有為他帶來安寧平靜的生活,反而間接導致了他愛的人相繼離他而去。失去了兩個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同時也失去了幸福的資格,在以后漫長的歲月中,只剩下他獨自痛苦地面對一切。
究竟是懦弱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劇,還是命運給了他懦弱的性格?他經過了五四運動的洗禮,新的思想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一定的烙印,但是他同時又受到封建孝道的束縛,骨子里依然有著守舊的血液,這也許成了他悲劇命運的根源,成了他一生悲劇的緣由。一段婚姻,兩份深情,在本應該幸福的歲月里,一次又一次經歷了生離死別。也許他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但不能否認他的一顆真心,滿腔赤誠;他是一個稱職的兄長,為弟弟們構建起一片碧海藍天,將悲傷盡收己身。對于他,再無情的人也不忍苛責……
在《家》中,愛情是不圓滿的,帶著宿命的傷,在《家》中,幾乎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著一抹深入骨髓的遺憾,回蕩著一縷沉重寂寥的嘆息……《家》如同一支悲傷的抒情曲,傷感開場,心痛收尾,《家》恰似一首情思凄婉、深沉美麗的抒情詩,纏綿悱惻之余又潛動著一脈春溫。在這個虛構的空間里,作者所欲展示給我們的,是描寫過去十多年見的一幅畫卷。雖然這里只有生活的一部分,但已經可以看見那一股由愛與恨、歡樂與苦難所組成的生活之激流是如何在人們心中動蕩。青春畢竟是一種美麗的東西,無論期間是否經歷過痛苦與磨難,當多年后再次回首,我們所能銘記的,依然是它的美麗……
點評:脈絡分明,層次感強,敘氣說井然有序,纖毫不亂。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細揀,素材似為主題量身定制。情節變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懸念驟生,波瀾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發展過程體現了作者的創新構思。
家巴金
家巴金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說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于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后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后,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郁郁寡歡而死。然而對于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愿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于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于大膽反抗。最后,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家巴金
今天我看了《家》,這是描寫了舊社會中十分腐敗的高公館中發生的故事,最終結局是家破人亡。高老太爺病死了;婢女鳴鳳為了逃避婚姻,放棄了心愛的覺慧,跳湖自盡;覺新和梅真誠相愛,可高老太爺把梅嫁出去了,梅得病后,病死了;覺新又被迫娶了瑞鈺,他的爺爺死了,賢惠的瑞鈺被趕到郊外草房,生產時,沒見覺新最后一面,難產死了;只有覺新差不多,他深愛的琴,最終避免了也要嫁給別人的命運。整個故事過程十分復雜!覺新買衣料遇見梅-----回憶往事-----覺慧反抗政府------覺慧梅林遇見鳴鳳------除夕游玩------亂軍進攻,梅到公館-----覺新遇到梅說話------鳴鳳將出嫁,逼死-----琴將被嫁----覺民出走-----梅死了------高老太爺生病------巫師鬧捉鬼-----琴不嫁-----高老太爺死了-----分家,瑞鈺因懷孕被趕走-----覺新不能看瑞鈺------瑞鈺死了-------覺慧離家。
唉,這個故事太傷感了。多么腐敗的舊社會呦!可憐的人兒!這個故事圍繞覺新、覺民、覺慧而講的,他們是太陽,要沖破黑暗的烏云;他們是雄鷹,要沖向光明的新世紀!這個故事很長,內容很多,一波三折,故事中可憐的人悲慘的命運再次印證了舊社會的腐敗。唉,可憐的三個兄弟,你們的愛被斷送,可憐的兄弟!這腐敗的舊社會喲!我恨你!
這個故事表明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與腐朽,憤怒地控訴了封建禮教的罪惡和殘酷,展示了舊社會必然崩潰和滅亡的命運。
唉,舊社會多么腐敗呀!我們現在生活的新社會多么美好呀!
點評:脈絡分明,層次感強,敘氣說井然有序,纖毫不亂。詳略得當,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細揀,素材似為主題量身定制。情節曲折,敘事過程有一定的起伏感,體現了情節的曲線美,引人入勝。
巴金名言名句
巴金名言名句21句
1、青春活潑的心,決不作悲哀的留滯。 ―― 巴金
2、我對人世還不能沒有留戀。牽系著我的心的是友情,因為我有無數散處在各地的朋友。 ―― 巴金
3、話講得漂亮的人做起事來越不漂亮。――巴金
4、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在于接受,也在在于索取。巴金
5、理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們就會沐浴在理想的光輝之中。 ―― 巴金
6、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7、人生如同日記,每人都想記下自己的經歷。當他把記好的日記和誓言進行比較時,心情是何等謙卑啊!巴
8、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我們的事業都是無限長久的。個人盡可以遭到許多不幸,許多痛苦,但是只要我們的勞動融合到集體的勝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著一天,我事實上為黨為人民工作一天。 ―― 巴金
9、生如同日記,每人都想記下自己的經歷。但當他把記好的日記和他的誓言進行比較時,心情是何等謙卑啊! ―― 巴金
10、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陽光,卻在黑暗里燃燒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 ―― 巴金
11、隨著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無論大小,我都會感到喜悅。 ―― 巴金
12、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舒棄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 巴金
13、青春活潑的.心,決不作悲哀的留滯。――巴金
14、朋友是永恒的,并沒有結束的時候。 ―― 巴金
15、我常說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燈。 ―― 巴金
16、沒有人因為多活幾年幾歲而變老;人老只是由于他拋棄了理想,歲月使為了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等貨,終于死在燈下,或者侵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間,它得到光,得到熱了。――巴金
17、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遠。熱烈的訴說和自由則使人們互相接近。 ―― 巴金
18、好聽的話越講越多,一旦過了頭,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習慣,就上了癮,不說空話,反而日子難過。 ―― 巴金
19、要做一個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 巴金()
20、支配戰士行動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 ―― 巴金
21、每個人應該遵守生之法則,把個人的命運聯系在民族的命運上,將個人的生存放在群體的生存里。 ―― 巴金
給巴金爺爺的信
我是無錫市東北塘實驗小學的一名六年級學生,讀了您給家鄉孩子的信后,我感觸頗多。其中,感受最多的還是您對家鄉孩子們真誠的關懷和親切的勉勵,告訴了他們要讓生命開花。家鄉孩子們給您寄來了信,您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帶病寫了一封回信,您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不是虛情假意的客套話,而是您真心的愛家鄉的孩子們。
“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這句話,既是您對人生的態度,又是您一生恪守的信條。您也正是怎樣做的,您一生創作大量的文學作品,為社會提供了無限的精神食糧,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您的信,讓我知道了許多。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讀了您的信,我也開始珍惜時間了,不再浪費那構成生命的材料。現在,我一有空余時間,便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啃食”,漸漸地,讀書便成了我的家常便飯。當然,我也獲得了許多益處,既增長了知識,積累了許多好詞佳句,有開闊了眼界,看到了萬千的世界。于是,我的學習成績、作文水平有增長了許多,在班級里名列前茅,但我不會驕傲,因為我也要像您一樣,做一個低調的人,像你一樣,讓自己的生命開花!
巴金那些話
也許是偶然,也許是可刻意。我看了巴金的傳記,《巴金這個人》。這是一本由李致、李舒合編的,里面有幾十篇文章,都是來自巴金的好友寫給他的。從這些作家的筆端中我對巴金有了更深層的認識,也從他們的文章中學到了些許巴金作文做人的優點。不論是大文學家還是普通讀者,對巴金先生的評價都會有那么幾個詞匯。真誠、謙虛、認真、嚴于律己……以下是我從評論或紀念他的文章中摘錄的他的原話:
1、“既然活著,要活得有意義。生命不是單單領取,生命在于不斷給予。”
2、要寫出一部像樣的作品,我得吃很多苦,下很多功夫,這對我的創作沒妨礙。
3、在我這一生,寫作與生活是混在一起的,體驗生活不僅是為了積累資料,也還是為了改變生活。
4、寫文章就是對人講話,能把話講清楚,使人懂得就好。(也許這就是巴老對于一篇文章最基本的看法與評價標準吧)
5、人各有志,我的愿望絕非“歡度晚年”。只想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全部愛憎消耗干凈,然后心安理得地離開人間。(有多少老人會像他一樣到老也依然充滿火熱情懷呢?)
6、請讓我安靜,我不是社會名流,我不是等待“搶救”的材料,我只是一個作家,一個到死也不愿放下筆的作家。
7、我提倡講真話,并非自我吹噓我在傳播真理。正相反,我想說明過去我也講過假話欺騙讀者,欠下還不清的債。我講的只是我自己相信的,我要是發現錯誤,可以改正。我不堅持錯誤,騙人騙己。(講真話一直是巴金先生的行為準則,無論是在什么時候什么沒地點,他都堅持講出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即便他少言寡語,有點木訥,但他通過文字表露出來了,這激勵著我,甚至一代代的文學愛好者)
8、作家就是要寫東西,不然還算什么作家呢?
9、我們作家是靠讀者養活的,要為讀者服務。
10、只有把想說的話全說出來,只有把堆積在心上的污泥完全挖掉,只有把那十幾年走的道路看得清清楚楚,講的明明白白,我才會得到心的平靜。
11、我的經驗總是寫自己熟悉的題材好。不熟悉的,寫起來既吃力,也寫不好。(這讓我懂得挖掘身邊最熟悉的事情,寫我們自己的生活)
12、我雖然年過古稀,滿頭白發,但是我還有青年高覺慧那樣的燃燒的心和永不衰竭的熱情,我要遵守自己的諾言,絕不放下手中的筆。(高覺慧是巴金筆下的一個人物,出現在《家》這部小說里,高覺慧是一個勇于向封建社會挑戰的人。其實也就是巴金先生自己的化身)
13、我今年已經七十六歲了,八十歲以前的歲月我必須抓緊,不能讓它白白浪費。
14、文藝評論主要是為了扶植繁榮創作,而不是堵塞,批評也是一種疏導。(從這一句簡短的話語中就可以了解到巴老的謙虛,無論是對誰的批評他都回虛心接受,不論是文學大豪或小資小輩他永遠也不會擺出一副文學泰斗或老者的架子)
15、火不滅,心不死,永不擱筆。(這是巴老寫在《隨想錄》的一句話,聽起來多澎湃阿!)
16、家如果自行消亡,我一定會十分高興,因為擺脫了封建,我們的祖國、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有更大的進步,這正是我朝夕相盼的事。
17、我把我的感情,我的憤怒都放進我的小說。小說里的感情都是真實的。(如《家》事實上描寫的就是他的家族,還有《憩園》也是寫他所熟悉的人和地)
18、在醫院內漫長的日日夜夜里,我受盡了回憶和噩夢的折磨,也不斷給陪伴我的親屬們增添了麻煩和擔心……我常講夢話,把夢境和現實混淆在一起,有一次我女婿聽見我在自言自語:“結束了,一個悲劇……”幾乎嚇壞了他。有時頭腦清醒,特別是在不眠的長夜里,我反復要自己回答一個問題:我的結局是不是就在這里?我忍受不了肯定的回答。我欠下了那么多債,絕不能那樣撒手而去!(正如他說,不能那么快的走。因為它還有好多感情沒有表露出來,他還有好多話沒有說出來,他是愛祖國、愛人民的)《病中(一)》
19、錢并不會給我增加什么。使我能夠活得更好的還是理想。并且錢就跟冬天的雪一樣,積起來慢,化起來快。像這本小說里寫的那樣,高大房屋和漂亮花園的確常常更換主人。誰見過保持到百年、幾百年的小私人財產!保得住的倒是在某些人看來極渺茫、極空虛的東西——理想同信仰。(《憩園》)
巴金所說的話有很多都是對我有很大作用的,都是可以鞭笞我不斷前進的,這里摘錄了十九句是我目前所了解到的。我希望跟我的所有網友一起欣賞。
韓山師范學院大一 余亮
給巴金爺爺的回信
我讀了您寫給同學們的信。從信里我明白了一個人生命的道理,我們活著就是向其他的人奉獻出我們的起,這樣的生活才有意義、充實。如果一生為自己的人那最后什么也得不到,您總是說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夠開花,但是我覺的您已經做到了。
同樣我也知道了要珍惜時間,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寶貴的,一但過去就不可能再回來。所以,我們要把時間都利用起來,做自己該做的事情,不讓它白白的流淌掉。以前,我寫作業時總是不能全心全意的去思考,一會兒摳手指,一會兒看看電視。但是聽了您的話以后,我決定去改掉寫作業時的那些壞毛病,要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鐘。我在班級里學習一般,但是上課時偶爾會分心,顯得無精打采的。我也很希望自己的成績能夠更好,但是不努力是不行的。雖然這段時間我也用功了,但是也談不上刻苦,總是沒有那種勇往直前、必勝的信心。我也很羨慕一些學習好的同學,他們的成績都很穩定,不像我忽上忽下的。所以我要刻苦起來,努力起來,發奮起來。拿回讓父母滿意的成績,自己高興的成績。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可能,只要努力有必勝的信心就一定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