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初中作文 清明節初中作文

清明節初中作文 清明節初中作文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于《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于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后,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他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天空飄著蒙蒙細雨,雨滴打濕了寬闊的馬路,也潤濕了我的心靈。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本網站。
1.關于清明節的作文300字三年級作文 清明節寫一篇作文300字
3.2021清明節見聞作文600字大全
4.清明節作文500字優秀作文 清明節作文500字優秀作文2021年
5.清明節作文 清明節作文600字左右
7.清明節作文500字作文五年級 清明節作文500字優秀作文
清明節作文 清明節作文初中
小時候,我就是個十分淘氣的小孩,常常纏著年滿七旬的曾祖父玩耍。
每年的清明節,我都很開心的,因為可以去掃墓,但掃墓不就是我的目的地,掃墓后的宴席上的紅包才就是我的終極目標,嘻嘻!
往往掃墓就是最無聊的 ,但有了曾祖父的陪伴,便不再枯燥無味。有的年份,細雨綿綿,曾祖父必考我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的年份,天清氣爽,他老人家就考我另一首古詩:“街頭女兒雙髻鴉,隨風趁蝶學妖邪。東風也作清明節,天遍來禽一樹花。”到了墓園,他也會考我另一首詩:“洛浦林塘春暮時,暫同游賞莫相違。風光不要人傳語,一任花前盡醉歸。”我并不明白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只就是朗朗背來,如行云流水般流暢,每當此時,曾祖父就會高興地說:“孫兒真乖,真聰明。”他對著自己的晚輩我的長輩們夸獎我,讓我總成了大家伙關注的焦點。曾祖父大大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我十歲時,曾祖父就患了嚴重的咳嗽,臥床不起。有一年清明節,他突然把我叫住,要我背清明古詩。他斜倚床前,瞇縫著眼,頭往后仰,靜靜等我開口。房間里的人不知什么時候增加了好多個,連平日極少在家的爸爸也來了。我隱隱覺得不妙,但還就是有聲有色地把詩吟誦了一番。曾祖父滿意地點了點頭,努力睜開眼睛,把我細細打量一番。爸爸把我領了出來。
不久,曾祖父病逝了。我才知道那就是最嚴重的一次生病。曾祖父最后聽我吟誦了他生前教我的三首清明詩,帶著滿足離開了人世。我后來也明白,在曾祖父的眼里,清明既就是一個充滿哀愁的節日,也就是踏青賞游的好日子,更就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節日。
今年清明節,我和爸爸來到曾祖父的墓前,我高聲朗誦著這三首古詩,告慰他老人家太平盛世,我們正詩意地活著。
清明節作文 清明節作文初中
昨夜春雷轟鳴,驚動了大地,驚醒了鳥蟲。春雨綿綿,潤滑著干涸的土地,沖刷掉楊柳的灰塵。早上起來,滿眼的青翠令人目不暇接,心情也舒暢無比。
不由想起同事講過的一位家在農村的同學,在一場春雨過后,早上起來做詩的故事,記得第一句就是:“早上起來,推開窗子,眼前一片綠麥。”很是有趣,深感人家那才是真的觸景生情呢!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南方尤其確切,幾乎每年的清明前后都會下雨,這時候的雨,于莊稼是貴如油,于萬物更是催化劑,你看春雨之后,路邊的野草閑花兒貪婪地呼吸著春天的空氣,爭先恐后地拔節、開放,讓你不由自己的要對它們注目。
春天的雷聲好象是從地底滾滾而來,由遠及近至你的腳下轟鳴著,震動著,似乎要驚醒沉睡在地下的先祖們,告訴他們清明節到了,該起來接受子孫的禮物了!
清明祭祖,上墳、燒紙,寄托哀思,懷念故去的先人,是中國的傳統也是文化。自殷商時代起,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對祖先的崇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認為祖先可以和天地的主宰者對話,是與人間聯系的主要媒介,還肩負著保佑子孫后代的重任。除此之外,殷人還認為人即使身體不存在,靈魂也是存在的這個觀念也一直流傳了下來。
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涉及到每個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時候,報恩之情也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感激父母的生養之恩,表達個人對親人們的誠敬,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課,使人性深處的道德理性重被喚醒。
這一天,即使遠在海外的游子,也會遙祝自己的親人們在天堂里生活得幸福快樂!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還加強了親友間的聯系和團結,在共同的先祖和親人墓前,緬懷他們為家族的繁衍壯大作出的一切,繼而學習他們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加強自身的修養,從而與家人親友一起,繼續發揚家族的傳統美德。
清明也被稱為清明節,這一天悲傷的成份并不多,相反節日的氣氛倒是比較濃厚,因為掃墓是與天堂里的親人的一次聚會,先讓久違的親人們品嘗家鄉的小吃,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然后與各路后人相見言歡,互訴衷腸,向他們告知家族的各種悲喜信息,嘮叨嘮叨自己的心思,如此一來,對親人的思念就變得真實了。
我祖先的墓地早已淹沒在渭水河畔,不知我們從遙遠的地方化去的紙錢和敬獻的鮮花他們能否收到?但無論如何,在這一天,我都會遙祝自己的先祖們在地下安靜長眠……
我地下的先祖和所有故去的親人、友人們,請接受我的禮物,那是一串微帶咸澀的水珠,是用我的思念和淚水穿成,它會帶著我的祝福穿透地層,滋潤你們的心田……
清明節初中
又是一個放假的星期六,也正好是一個清明節的前幾天,為了讓我們也能祭拜祖先,所以全家便提前了幾天來掃墓。但這次掃墓并不像以前那么單純,這次掃墓也許會帶給我們許多快樂的事情。
一路上,我們再次聞到了農村獨有的風味——“空氣清新”。在繁華的城市里什么都好,唯獨空氣受著工業的影響而變得到處是一層煙霧,讓這天空慢慢地變成了灰色,那清新的味道從此在城市里消失了。回到了這里,感到在我們頭上的天空是那么的藍,白云是那么的白,我真想永遠的生活在這片天空下,享受在城市聞不到的味道。看完天空,再看看在我身旁的山,真是不能聯想。山上,一棵棵野松挺拔的生在懸崖陡壁的土里;一簌簌映山紅向我們吐出它的新枝,在春天的陪同下,花蕾漸漸的長出來,仿佛在向我們報到春的來臨;梨樹的枝頭上長滿了白梨花,在春風的呼喚下把它小小的花瓣灑入人間,在路上鋪上了一條白色大道,好像正歡迎著我們在它這里通行。春天的氣息注入到我的腦海間,讓我心曠神怡。
觀賞完美好春光后,我們開始自己的安排——做竹筒飯。心靈手巧的姑父早就把應該帶的工具給帶來了。“噠噠噠”傳來了姑父砍竹子的聲音,隨后又開始鋸,經過了一番周折后,終于可以把竹筒飯放在火上烤了,我們耐心的等待了好一會兒,竹筒飯終于烤好了,肚子已經哇哇叫的我們,迫不及待地吃了,因為大家都沒有經驗,所以,有的竹筒飯還是半生半熟的。這可害死我了,不能過癮的嘗到竹筒飯的香味,但這總給我們吸取了一點教訓,讓我們下一次做竹筒飯更好了。
吃完飯,我們上山了,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情,爬上很高的山,來到墳墓前,向老祖宗祭拜,求著老祖宗的保佑,讓世界太平,讓公平來結果這場無必要的戰爭。也讓我們這些小荷才入尖尖角的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不辜負你們這些長輩對我們的期望;也讓全家健健康康,開開心心……按著次序辦完后,我們向著太公太婆說著再見,便又下山了。
一天的路程在這里結束了,我們也又得回去吃晚飯了。“哎!”時間過得真快呀!一眨眼,一天又這么結束了。
清明節初中
春天到了,大地顯得生機勃勃,草兒醒來了!花兒醒來了!各種各樣的植物都醒來了!我們踏著又青又軟的小草,來到了美麗的上方山,那里春色迷人,空氣清新,輕風微微的吹著!鳥兒唱起它那動聽的歌兒!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老師帶著我們來到了孔雀園,我看見一只孔雀開屏了,可是他老是把屁股對著我們,害得我們干著急,真拿他沒辦法。看完孔雀,我們又去看珍珠雞,珍珠雞身上的白點、一點一點的真象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我們又去看了獼猴,獼猴真厲害,我真佩服它,獼猴的籠子里有一根鐵鏈跟一顆大樹,一只小獼猴站在樹上,我看見它好像要跳下去,我真害怕它會摔傷,突然,它一下子跳到了那根鐵鏈上,它在上面昂然自若得走來走去,我覺得小獼猴又可愛又厲害,小獼猴你真棒!好笑的是,另外一只小獼猴把珍珠奶茶的杯子套在頭上,它看不見了,不隆咚摔了一跤!
看完了這些有趣的動物,老師又帶我們到了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老師說,小朋友們拿出自己吃的東西吃吧!小朋友們興奮得把包拿了下來、準備吃午餐了,我跟唐可沁把餐布攤好,一邊說笑話一邊吃著,說到開心的時候,我差一點把袋子也一齊吃了。吃完以后,陳天灝拿起袋子準備撿垃圾了,好笑的是,金知怡也在撿垃圾,陳天灝跟金知怡比賽看誰撿得多,金知怡說道,你們撿到的垃圾袋子全都給我、我去扔,陳天灝為了把袋子弄得鼓鼓的,他跟金知怡一齊搶垃圾!比賽完了,最后金知怡贏了,陳天灝垂頭喪氣得跑走了,我覺得雖然他們是在鬧著玩玩,不過還挺環保的。還有一件讓人難過的事,秦文軒用刀把手劃破了,老師趕忙帶著他到徐醫生那里把手包好,我本來想秦文軒回來的時候一定會覺得很痛的,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回來時一邊說著一邊笑著,我心里想,你手指頭都破了還象中了大獎一樣蹦蹦跳跳的,那么快樂!那么開心!真是個小樂天。
今天玩得可真高興!我也像中了大獎一樣、蹦蹦跳跳的回了家。
初中清明節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姑姑,妹妹,一起去了奶奶家。
媽媽開著車拉著我,我們從八點半開始走,走了40多分鐘,到了姑姑家,我們接上了姑姑和妹妹。
在路上,到了十點的時候,所有的車都要鳴笛三分鐘,因為今天是全國哀悼日,紀念革命先烈致敬所有用生命守護生命的勇士哀悼所有逝去的同胞。在車上太陽曬得我們都很熱,到了11點多,我們才到了奶奶家,平常到奶奶家,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因為今天路上很堵,堵了一個小時,所以我們用了兩個半小時才到奶奶家。
到了奶奶家,我們先下了車,拿著給老奶奶買的東西,去看老奶奶。然后我們又拿著剩下的東西去了奶奶家,進了奶奶家。我們就放下東西,拿著我和妹妹每人買的零食去吃。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吃飯,吃的飯很豐盛。有一條很大的大魚,和好幾樣菜,我和妹妹比賽,一人吃了一大碗米飯。
中午我和妹妹睡了一覺,下午媽媽和姑姑就帶著我和妹妹一起去了奶奶家旁邊的小河邊,小河邊有已經開了花的桃樹,還有高高的蘆葦蕩,就在小河的對面,我們還跳到對岸去蘆葦叢里玩了,那個蘆葦從比我媽媽還要高,大約有兩米那么高了,只要你躲在里面,誰也看不見你。
小河里流著清澈的水,水很清晰,在水面上都能看見很深的水底,旁邊還有人在釣魚。然后我和妹妹在水邊玩,突然姑姑跑過來,說她找到一種她們小時候經常吃的東西,里面的果肉很甜。然后姑姑就帶我們去她找到那個菜的地方,我們一開始看不見,結果妹妹看見在黃色的一個小草里面包著有那個東西,我們就開始找那個草,那種草長得比較細,她們找了很多,但是我才找到了一個,妹妹說太少了她還要找,但是姑姑說這么多不夠你吃的嗎?
然后我們就回去了,回到奶奶家,妹妹寫她的作業,我畫我的畫,媽媽讓我快點畫,因為這是美術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說是周五就要上交,但是呢,現在已經周六了。
到了晚上我們吃完飯,然后就吃了點水果玩了一會兒,就睡覺了
清明節初中
唐代詩人杜牧有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年的清明節就是陽光正好,完全掃去了冬日所殘留的那一份寒意。
一大家子從各地歸來,手拎大包小包的在田間小道上穿梭,去履行一年一次的特殊看望。
“姐姐,這個花好香哦!”稚嫩的童音響起,我不由放慢了腳步,仔細欣賞起身旁這些平凡的小花來。細軟的金黃組成一朵,由細長的綠莖與主干相連,一株就已星光燦燦。而此時,成千上萬株的油菜花相互重疊交錯,如一條華被鋪蓋在地上,厚卻輕盈。“嗯,這個叫油菜花,蜜蜂可以采來釀蜜,籽還可以榨出我們平常吃的菜油……”伴著鼻間清香,我為這個從城市歸來的弟弟科普起自己為數不多的常識。
不知不覺間,目的地已然到達。點蠟燭,斟酒,放爆竹,燒紙錢,再是跪拜。老一輩們熟練地操作這些流程,我望著碑上那張略帶笑意的照片,卻不禁出神。
“太太,我又回來看你了。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吧。”
曾經我也對田中的油菜花充滿了好奇,太太就這么帶著我在田埂上閑逛,他不太利索的腿腳無法跟上我的步伐,只好扯著嗓子提醒著我:“走慢點!小心前面的石頭!那邊有河,不要走過去了!”熟悉的提醒仍在耳畔回響,可是,像當時一般故意弄得太太焦頭爛額卻已經變成了奢望。
太太是十一月份走的。他一個人在家閑不住,稻田里逛,結果不小心摔了一跤,腦內出血。接到消息時太太還在醫院搶救,我卻不被允許去醫院,而是背上書包,開始一天的學習。
終究,回天乏力,等到放學時,與太太已是陰陽永隔。回想起一個多星期前,太太還笑著與我揮手告別,卻是最后一面,我始終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現在,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我漸漸習慣了太太的不存在,只留下腦海中零星的記憶成為懷念。
微風吹拂,帶來點點油菜花瓣的絲絲清香。在這個古今都為之斷魂的節日里,弟弟已經記不得太太,在一旁東扯西拉地探索這個新鮮的.世界。而太太,你還好嗎?我很想你。
清明節的初中作文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在三月的的尾巴中我們即將迎來我國的傳統祭祀節日清明。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歷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后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里,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系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于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干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后,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后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于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于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一團心冷在風里哀號盤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