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聲音

熟悉的聲音
“咚,咚……”家里的鐘聲又一次不緊不慢地響了起來。
對于這個聲音,我早已是見慣不驚了,但每當這個聲音響起時,就會勾起了我兒時的回憶。
小時候,我最熟悉的聲音就是媽媽每天晚上給我讀的唐詩。在我牙牙學語之時,媽媽就天天給我讀詩,墻上貼滿了字,我每天早晨一睜眼,看到的就是墻上的字。后來,我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是一本《唐詩三百首》,從此我的讀書生活就正式開始了。
媽媽一開始給我讀,讀著讀著我也開始跟著咿咿呀呀。那時雖然不懂其中的意思,但是那些押韻并帶有節奏感的詩句永恒的鐫刻在我的心中。我學了一些簡單的詩,比如《靜夜思》、《詠鵝》、《春曉》我那時都已經會背了。漸漸地,我懂得了一些詩句的意思,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生動地表達了白鵝的形象;我還會背了李商隱的《無題》。最近,中央電視臺有一個詩詞大會,播出時我經常看。外公知道我小時候背過詩,經常說我也可以參加,這時候老媽就會說:“不行啊,他的積累量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
每當古詩詞的聲音在我的耳畔響起時,我都會回到那牙牙學語的小時候,靜靜地聽著媽媽那朗朗的讀詩聲。
現在,我發現,有很多人都不愛誦讀詩詞,其實我們的詩詞別具深意,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為什么那么多人覺得背古詩詞沒有意義,覺得它們對我們的生活也沒有幫助,可是這些淺薄的人們并不知道,這些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脈與靈魂,是不可以丟掉的。
古詩詞是我耳畔熟悉的聲音,也是我們中國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傳承與保護這些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吧!
熟悉的聲音
我最喜歡大自然,但我更喜歡大自然中的小溪彈奏的樂曲,小溪每天都勤奮刻苦的彈奏,而且有時忽高忽低,有時忽快忽慢。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小溪又在歡快地彈奏了。小溪從瀑布上直沖了下來,時不時發出“嘩嘩嘩”的聲音。過了瀑布之后,它開始緩緩地流動,這一次,它彈奏起來的聲音,更美妙動聽了,猶如十萬位演奏家忽高忽低,忽強忽弱的聲音。小溪一不小心,把樂器給砸了,“咚”的一聲,小溪彈的聲音越來越響,原來是這一條小路上有許多的石頭啊。石頭門展示著自己鋒利的尖角,準備把小溪的小鼓給砸破,可是小溪是絕對不會放棄音樂的,它挺著身子,直沖到石頭的尖角上去。可是時間久了,石頭那尖尖的角漸漸地被小溪磨平了。因為小溪那優美琴聲,再加上小溪堅持不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把石頭感化了,小溪又開始歡快地打著鼓,開始演奏了。它不停地演奏,連小鳥也來為它伴奏。現在小溪在“叮咚叮咚”地彈,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唱,這里變得更加歡樂了。
我們也要向小溪一樣堅持不懈,絕不放棄自己的夢想。
熟悉的聲音
令人興奮的放學鈴聲響起,她小跑出校門。校門口真熱鬧:車水馬龍,叫賣聲不絕于耳。走在這一條不寬不窄的大街上,聽著這些熟悉的聲音,心里便有了一份踏實感。
那時,兜里揣著三四塊錢,就覺得知足。她可以一下買兩個吃的,一手拿一個,幸福感油然而生。醬汁在她的嘴邊沾著,一向都注重形象的她自從聽到叫賣聲就收不住了,早就把什么淑女形象拋到了九霄云外。她的下額一上一下,眼里那種對食物的欲望熊熊燃燒。
回到家,站在門口,她趕緊把省吃儉用“省”出來的口香糖塞進嘴里,嚼了又嚼,用來清除嘴里殘留的垃圾食物的味道。美好的一天就在這樣一段輕松而愉快的時光中度過了。
“一次考試代表不了什么,我考了132名我還沒哭,你哭啥?只要我們稍微一努力,就可以進步個幾十名。”她勸著同學。嘴上坦蕩,心里糾結。初中以后的她不再像小學那樣輕松,一下從班里的尖子生淪為差生,這給了她重重的打擊。她擔心,擔心家長會上媽媽看到成績后的失望,擔心自己的學習成績會一直停留在這個地步……她始終相信,媽媽會理解她,但沒想到換來的是媽媽的眼淚。她焦躁不安,擔驚受怕,整天活在憂慮當中……
昨天,她重回到這條大街上,熟悉的路,陌生的人,她鼓起勇氣穿過這條大街。“竹筒粽,黑米粽,白米粽”“蘭花串夾饃,肉夾饃……”一陣又一陣熟悉的叫賣聲傳入她的耳朵,隨之,她的憂慮也不復存在,那種踏實感如利劍一般把臉上的積云割開,綻放出久違的笑容。她拿著幾塊錢蹦蹦跳跳地買吃的去了。
她擰著電動車把,頭也不回地離開。是的,她要適應新生活了,她又找到了心里的那份踏實感,并不斷地蔓延,直至內心深處……
熟悉的聲音
每天,當我們行走在路上,便會聽到許許多多為我們所熟知的聲音。禽鳥的鳴叫,車流的穿行,人群的喧嘩。但對我來說,最令我熟悉的聲音,還是那個慈祥、蒼老、嚴峻的聲音——老師的聲音,那聲音就仿佛像一根無形鞭子,推動著我們不斷地前進。
在我最先的印象中,老師的聲音代表著挨罵。瞧,老師往講臺上一站,將書本往桌上一扔,眼睛一瞪,就開始了她的長篇大論,從經濟危機到就業壓力劇增,從高中分數線撥高到中考難度加大,這期間,還時不時地點幾個倒霉蛋同學的名,坐在下面的我們,真可謂是心驚膽砌(怯),真擔心稍不留心就被老師臭罵一頓。那感覺,一個字,苦。
后來,隨著我們的日漸長大和懂事,老師的批評聲日漸減少,更多的是擔憂聲和鼓勵聲,可能老師的聲音聽得太多了,我經常是一個耳朵進,另一個耳朵出,老師剛講完,我甚至一點也不記得剛才老師說了些什么。
那是個寒冷的冬季,天氣顯得異常寒冷,寒風呼呼,而感冒病毒也乘著寒風傳遍了神州大地,很快,年老體弱的老師感冒了。
當我得知老師感冒的“好”消息,簡直樂壞了。“讓你整天說個不停,怎么樣,現在病了吧?我們可以少聽到你的嘮嘮叨叨聲了”
“這個禮拜,我……們……,‘喝喝’,班的表現不錯……‘喝喝’,這……幾個同學表現特好……,比如說,小A同學帶來了照相機,‘喝喝’,給大家拍的照片非常好,還有小B同學也……‘喝喝’……”雖然老師可咳嗽聲接連不止,雖然老師的身體顯得很虛弱,但她仍然在那里說著,說著……
從那以后,老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會被我深深的記住,當我得意忘形時,她的話會回蕩在我的腦海中,我會趕緊收斂我的驕傲;當我想偷懶時,老師的聲音又會想起,我會趕緊去做事;當我想氣餒時,老師的聲音又會想起,我會趕緊鼓起信心向前沖;那聲音,一次又一次……
熟悉的聲音
冬日周末的下午茶時間,是我最愜意的時候,而偏偏這時,會響起悅耳的鈴鐺聲,一陣一陣,有節奏而又充滿活力。
那天,我正聽著音樂,嘴里還哼著歌,冬日的陽光任性地隨意亂灑。身處億年古董太陽的光下,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躺在椅子上放松下來,閉目養神,感到一身的輕松與愜意。
這時又響起了鈴鐺聲,這聲音比萬人同時在線收聽音樂還搶耳。我不用回頭,只是胳膊向后一甩,手心向上一勾,便會抓住它的腦袋,一把抱起來。看到的是無辜的眼神,這眼神比托爾斯泰的眼神還扎心,每當它用這種眼神望著我,我便會下意識的撫摸它的頭。于是在這充滿陽光愜意的下午,便誕生了一副畫:一個人,抱著一條狗,睡了。?
鈴鐺聲又響起了,這次顯得急促。可想它在跑,四條小腿交錯亂舞,身體前傾。我放學一到門口,這急促的鈴鐺聲便會響起,它是來接我了。我下車,拔鑰匙,看著它,它望著我,幾秒鐘后,它右歪著頭向前伸,繼續望著我。我走,它走,一路跟著我,鈴鐺聲不絕于耳,每次回家都是這樣。
我兩周回一次,甚至一個月回一次,它知道與我相見來之不易;我知道,它伴隨我的時間也就那十年而已。每次的凝望抒發的都是親情。每次離開家,我都會悄悄的,但每次剛走,身后就會響起急促的鈴鐺聲。我轉過街角,回頭看它,它還望著我離開的方向,剎那間,它就會向我飛奔而來,在這一瞬間,我有一百萬個想法,不知該向前走,還是等它。
我又一次放學到家,那熟悉的聲音再次及時響起。每個周末下午總會出現那一幕,因聲音而喜,因聲音而歡。
這個熟悉的聲音
去年暑假,我到表哥家住幾天。晚上,我感到一絲涼風吹來,睜眼一看,被子被我踹掉了,我拽起被子,蓋到身上。我想:為什么平時在家里就不會踹被子,在別人家就會呢?
回到家的一天晚上,忽然一股涼風吹來,我正想起身,這時厚厚的被子又蓋在我的身上。我睜眼,看到穿得很單薄的奶奶正在給我鋪上她的外套。奶奶見我醒了,愛憐地說:“孩子,蓋好了,別踹被子。快點睡吧!”多么熟悉的聲音啊!我定睛看了看奶奶慈愛的臉。她的兩鬢已斑白了,她已為兒孫們操勞了大半輩子,現在還時刻關心著我們。我忽然覺得被窩是那么地暖和,心里是那么地熱乎。
熟悉的聲音作文
我們已經走得太遠太遠了。——題記
清晨,鳥兒又高興起來了,演奏出一曲曲歡樂而又清脆的交響樂。那婉轉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小區,使我不禁想起那段美妙的時光。
悠閑地坐在沙發上,頭緊緊地依靠著奶奶,一起聆聽鳥兒的歌唱。那時家中掛著個鳥籠,里面關著一只色彩艷麗的小鳥。年幼的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小家伙,只是喜歡整天坐在地板上,呆呆地看著它,聽它引吭高歌。
每當唱到那最興奮的時候,它總是撲撲的扇動肩膀,對天長吟一聲,爪子緊緊地抓住鳥籠的鐵絲,羽毛也隨著它的仰頭而向上不斷地顫抖著,翅膀不住地拍打著鳥籠,鳥籠也迎來了一陣晃動。我也很開心,興奮地把小手高高舉過頭頂,使勁兒拍著,一會兒又站立起來,兩只胳膊上下揮舞著,嗓子里也學著鳥兒發出奇怪的聲音。一會又繞著鳥兒滿客廳一陣亂跑,邊跑還不住地咯咯笑著。?
快樂的童年總是轉瞬即逝。現在,鳥籠不知去哪兒了,鮮活的小生命也不知去哪了。如今,鳥兒依舊在窗外鳴唱,只是隔著窗戶。緊閉的窗戶隔開了我與鳥的距離。在我面前的也不再是原來的鳥籠和小鳥了,而是一張張一份份密密麻麻的卷紙。窗戶也不知何時才能再次開啟,讓我再次聆聽這美妙的聲音,這熟悉的聲音。看著窗前的樹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鳥兒也一次又一次地遷徙,我孤獨地度過了這十余個春秋,不曾有鳥兒作伴,不聞聽鳥兒鳴唱。
或許,我們已經走得太遠太遠了,再想回頭抓住過往的美好,卻發現已不知所蹤了。我們一點一點、一步一步地走著,想再找到這熟悉的聲音,卻發現身后并不是一片鳥語花香,而是一條漫漫長路。我們離那些真實、美妙的感覺已經太遠太遠,一切最純樸的事物難以再回來。盡管它可能近在咫尺,我們伸手觸摸它,擁抱它時,卻發現高樓大廈擋在中間,我們在這頭,它在那頭,無法觸及。
正如女詞人李清照所寫那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淒慘慘凄凄。”我們走得太遠太快,找不到那種“天然”。最終也只是為自己憑添幾許愁緒。
那深埋在心底熟悉的聲音啊!何時才能再縈繞耳畔?
我熟悉的聲音
我熟悉的聲音
自然界的聲音,
無不令人心曠神怡,
無不讓人一心的向往、憧憬,
我們是在自然界的聲音中走過來的,
在這美妙的、神奇的聲音中充滿了自信。
當然,
自然界的聲音聽慣了的話,
也會有心煩的時候,
但我們是無法拒絕、抗拒的。
過去,
我聽得最多的聲音---
那就是來自自然界的,
靜靜地享受,
用心傾聽它們的歌唱,
那種夢幻般的鮮明、燦爛。
我只有盡情地下去,
長久的傾聽著它們的歌舞,
和它們一起快樂,
給自己最大的祝愿。
無數次地聽過,
都將成為彩霞般的歷史,
深深地印下了烙印。
我接觸過身邊的每一個人,
只要經常在一起聊天的,
那聲音不斷地傾入最深處。
人的長相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使有那么一點類似,
看起來似乎是同一個人,
弄不好電話,
還會問錯人的名字呢,
這是我也親身經歷過的。
有一次,
一個同學說:“我長的和她哥很相像 …”
唯一能夠辯得清楚的,
那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聲音和性格,
是完全不同的,
這樣就不會認錯人了。
我們的聲音有溫柔細膩的,
也有粗大聲音的,
當然有時候也常聽見一個人 - - -
常帶有2種聲音的。
世界是多國家的語言,
沒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
比如,
在中國,
雖然最普遍使用的是普通話,
但各省市各地區各鄉鎮的語言是完全不同的,
我聽的最多的是普通話和本地話,
非常地熟悉,
自然就不會忘記了。
每一個都是如此嗎?
新的語言總是在好奇,
總是想再多聽一下。
我雖然不能懂得自然界的聲音,
但很喜歡去聽它們那美妙的聲音,
與它們做朋友,
接觸它們、感悟它們,
它們成了我最好的知己,
即使完全地不懂也好,
但我愿意和它們相互地熟悉,
讓我們成為世界最熟悉的知己,
空間之大,萬物皆存在,
我對它們的聲音是如此的熟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世界*之聲 》
2009.5.31
熟悉的聲音作文
“滴答——”窗外傳來一陣陣雨聲,我的心中充滿了煩躁。屋里吵雜的聲音更讓我的心情大打折扣,心中的煩悶卻始終散發不出。
“叮鈴叮鈴~”我帶著一星期的煩悶走出了教室。走在路上,熟悉的聲音使我脫離了煩躁的環境,脫離了教室的束縛,慢慢走進大自然的懷抱中。
我的心情也漸漸好了起來,周圍的景物也在雨后太陽光的照射下更亮了,鳥兒在空中盤旋著,厚厚的云層也被陽光一點一點滲透,露出一點黃暈的光輝。小孩子也奔跑在街頭,忽然一輛車駛來,濺起一朵朵浪花。?
“哈哈哈哈~” 孩子天真的笑聲讓我感到童年那熟悉的笑聲,我聽著,想著。我們何曾沒有擁有過童年,只不過那純真的笑容早已消失,我們身上稚氣也漸漸退去,那熟悉的聲音已不再是我們發出的,我們猶如一個旁觀者在聆聽。
路上的秋葉也發出瑟瑟的聲音,繼而結束了它的生命,而樹并沒有因為葉的離去而悲傷流淚,卻是在某個早晨悄然長出一片新的嫩葉。這樣反反復復,猶如人生一樣,經歷過無數個階段,每次都不會因為一個熟悉的聲音而悲傷,反而會快樂,因為她們知道,人生會聽到很多聲音,即使這熟悉的聲音也會消失。
當你煩躁時,其實你也可以停下腳步,去聆聽那熟悉的聲音,這樣才知你原來也經歷過那段美好的回憶,才知道人生記憶里那熟悉的聲音,也在隨著時間消逝。
我熟悉的聲音
自然界的聲音,
無不令人心曠神怡,
無不讓人一心的向往、憧憬,
我們是在自然界的聲音中走過來的,
在這美妙的、神奇的聲音中充滿了自信。
當然,
自然界的聲音聽慣了的話,
也會有心煩的時候,
但我們是無法拒絕、抗拒的。
過去,
我聽得最多的聲音---
那就是來自自然界的,
靜靜地享受,
用心傾聽它們的歌唱,
那種夢幻般的鮮明、燦爛。
我只有盡情地下去,
長久的傾聽著它們的歌舞,
和它們一起快樂,
給自己最大的祝愿。
無數次地聽過,
都將成為彩霞般的歷史,
深深地印下了烙印。
我接觸過身邊的每一個人,
只要經常在一起聊天的,
那聲音不斷地傾入最深處。
人的長相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使有那么一點類似,
看起來似乎是同一個人,
弄不好電話,
還會問錯人的名字呢,
這是我也親身經歷過的。
有一次,
一個同學說:“我長的和她哥很相像…”
唯一能夠辯得清楚的,
那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聲音和性格,
是完全不同的,
這樣就不會認錯人了。
我們的聲音有溫柔細膩的,
也有粗大聲音的,
當然有時候也常聽見一個人---
常帶有2種聲音的。
世界是多國家的語言,
沒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
比如,
在中國,
雖然最普遍使用的是普通話,
但各省市各地區各鄉鎮的語言是完全不同的,
我聽的最多的是普通話和本地話,
非常地熟悉,
自然就不會忘記了。
每一個都是如此嗎?
新的語言總是在好奇,
總是想再多聽一下。
我雖然不能懂得自然界的聲音,
但很喜歡去聽它們那美妙的聲音,
與它們做朋友,
接觸它們、感悟它們,
它們成了我最好的知己,
即使完全地不懂也好,
但我愿意和它們相互地熟悉,
讓我們成為世界最熟悉的知己,
空間之大,萬物皆存在,
我對它們的聲音是如此的熟悉。
------------------------------------
……——《世界之聲》
200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