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里的靈感14篇合集

春景里的靈感
“咚、咚、咚……”走廊里傳來了老師的腳步聲,我覺得這腳步聲似乎就是噩夢降臨的預兆,顯得那樣沉重,那樣漫長。我的心里懸起了一塊大石頭。因為,這一節課是這學期第五次寫春景了,多多少少,也寫得有些膩了。
回想上個星期的慘痛經歷,我還記憶猶新,好像就在昨天發生的一樣。那次,我因為寫的內容與第三次寫的內容大同小異,被老師罰作業到23:02才寫完。不過想想也不太離譜,都寫四回了,每次都在教室里空想,積累的內容都用干了。
與上次老師板著臉來到教室不同,這次,老師帶著春天一般溫暖的笑容來到教室,沒有讓我們馬上寫,而是讓我們下樓排隊,去民主湖觀春景。我想到這回不用盯著雪白的墻壁或看著老師比萬年冰川還冷的臉,咬著筆桿冥思苦想了,就興奮不已,恨不得長一雙翅膀馬上飛到民主湖。
到了民主湖,我忍不住輕輕“哇……”了出來,原來春天里還有這么多我不知道的風景呢!淡綠色的、米粒狀的柳葉嫩芽正極力地舒展自己柔嫩的身軀,想早一點伸展開來。草地上有那么多淺紫色的小花兒,點綴在嫩綠的草叢中,猶如銀河里的一顆顆星星……這時,老師輕輕地說:“閉上眼睛,心里安靜下來,你可以感覺到暖暖的春風。”我果真感到,暖暖的春風輕輕拂在我臉上。
回到教室,我的思路像大山的石頭縫里涌出的清泉水,不住地往外冒,我的筆就像被施了魔法,寫完一行又一行,順著思路,自然而然就寫了出來,靈感噴涌而發。
“咚、咚、咚……”走廊里又傳來了老師熟悉的腳步聲,我頭一次期盼老師來到教室,我頭一次期盼老師快點發本子下來。本子發下來,我的手竟有些顫抖,我激動地打開本子,一個大大的、鮮紅的、閃亮的“優”映入我的眼簾。第五次寫景,我終于成功了。老師溫暖的笑臉、春天里那嬌嫩的花朵、可愛的柳芽、紫色的小花、輕柔的春風,帶給我無限的靈感。
從故事里捕捉靈感
他們現在對于玩游戲這件事情感到很癡迷。就像吸大煙一樣,每天都要上癮的。
雖然我對玩游戲并不是特別反感的事,卻對過度的玩游戲,感覺很不爽。
也許是因為看了《微微一笑很傾城》,很多人表示對游戲的態度有所改觀,可是我想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誤解了其中和蘊含的一些道理和態度,并不是所有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你應該明白這個道理的。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都能夠理解,那些沒有辦法看得清楚的人品問題,也是可以通過日積月累慢慢了解的。
他們開始的時候還沒有了解這些東西對于我們有什么樣的態度吧。還是說在原來的那些時光里,所以有不可捉摸的靈感,都在你的世界里開始閃閃發光。
雖然我知道在原來的時候你們根本就不在意這些小事情。但是他喜歡聽他的意見,也喜歡看著他在那里滔滔不絕的樣子。
也許世界,從來都是這么簡單吧。
他們的清高孤傲,也許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那樣的經歷,慢慢的變成了這個樣子。
曾經他們也喜歡做夢,并且善于沉迷于其中,然后捕捉靈感。
我們一直都知道的我們本身就是這樣的一個個體。
但是他們卻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也不記得來時的目的。
節日里游玩篇
五月二日,媽媽帶我和她的同事及她同事的小孩一起去了滕王閣游玩,滕王閣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我們買好票后,高興地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觀的建筑——滕王閣,我們來到一樓,我特別興奮,迫不及待地跑上了頂樓,這時,聽廣播說10點有一場精彩的歌舞表演,我特別想觀看,我們好不容易才擠進水泄不通的人群中,表演開始了,我看見演員們一個個陸續登上了場,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她們翩翩起舞。悅耳的音樂,美麗的舞蹈深深地吸引了我。演出結束后,我們下了一層,來到五樓,我走到欄桿旁,向遠眺望,美麗的城市風光盡收眼底,使我心曠神怡。遠處八一大橋和南昌大橋像兩條巨龍一樣橫跨在贛江上。我們又下了一層,在這里,墻上掛著著名詩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詩中有這樣一句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據說秋水廣場就因為這句詩而得名,滕王閣和秋水廣場隔江相望。參觀完后,我們又回到了一樓,這時,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
盡管我玩得很累,但很開心。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滕王閣!
春景散文春景
春景散文-春景
導語:滿園春雪映書樓,三倆兒童畫帚圖。綢蝶低舞展鶯喉,驚飛灰鴿笑學究。多美的春景詩句啊!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春景散文,歡迎閱讀!
我喜歡春天。
在海南,冬天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季節。
這里確實四季常青,但春天一到來,又有誰會想起其它的三季?天空一碧如洗,湛藍的天空下,是煥然一新的綠地。對于冬天的草兒,春天的它是欣欣向榮的;對于夏天的草兒,春天的它是容光煥發的:而對于秋天的草兒,春天的它是生機勃勃的。
我一個人在小道上漫步。陽春三月的中午,太陽絕沒有夏日的毒辣,倒是暖洋洋的,照在臉上,似是鍍了一層金邊。路上的灌木叢,被人們剪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蝴蝶與蜜蜂也在勤勞地忙碌著,穿梭其間。
我的腳步停了下來,站在樹蔭下,仰望著身旁的木槿花樹,不禁心生感嘆,木槿又開了,也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即使,它永遠是如此的燦爛,但春天的它,最美。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一陣花香襲來,我嗅了嗅,絕不比十里飄香差多少的。木槿開的很紅火,雖然是紫紅色的,但一眼望去,依然是那么生機洋溢,它開了,讓我這個對春天早已等得不耐煩的人,有了一種莫名的思緒。——曾經,我一直期待著茉莉花開時的芳香四溢,可終究讓我大失所望。
如今,望著這一樹春色,我才體會到了白居易的那種“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的惆悵。韓愈似乎也在樹下感嘆“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小學時,老師說,“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描寫的是春雨,這個我當然明白。就說腳下的,散落一地的木槿花瓣。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后全無葉底花。
昨天下雨了,還不小,細雨蒙蒙的,看不清遠方的景色,整個海口都融在絲絲小雨中。春雨可不像夏雨如此的放肆,不像秋雨如此的凄涼,也不像冬雨如此的肅殺,至始至終都是“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樣子,如煙、如霧、如紗、如絲。
殘留的雨水順著樹枝流下,剛好滴在了我的發絲上,若不是敏感、細膩或謹慎的人,肯定是發覺不了的。
它們點綴著春天。一幅畫,少了一筆,那必定是少了一份韻味。沒有雨的春天,算不上是真正的'春天。
我隨即抬起腳步,來到了花壇前。因為昨夜的雨兒,這幾盆雞冠花也是少了幾片葉子,暖風飄過,冬天早就遠去了。卻始終不能讓人忘記那刺骨的寒風。
春天的風,并沒有什么特點,但就是與夏天的風不一樣——六月,它們足跡難尋。三月,到處都有它們的腳印。每當它經過,帶著一種清新的感覺。
呼吸著天地間芳芳的空氣,在這個時節,一切事物總是可以讓我浮想聯翩。就連那路上的行人,也格外地讓我有一種親切之情,春,猶如一根紅線,不知不覺中,牽起了人們之間的情感。
它是獨一無二的,綠色,是生命的顏色。
這就是春天的美。
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題滿傷春句。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
暮春美景,風云韶麗。
陶醉在14歲的世界里
朝露曇花,咫尺天涯。在我們不經意間,多姿的桃花又悄悄開放了。在我們的忽略下,美好的童年悄然消逝了。聰明的你,可曾注意到她輕盈的腳步?
一
風不停,綠樹蔭,陽光明媚,天很藍。
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我們,在河岸邊奔跑嬉戲,一陣輕盈的風夾雜著香味撲面而來。“好香啊!”大家感嘆道。“看!”小今指著河岸邊那一排排桃樹,那一朵朵如云霞般的桃花。風吹過,一片片花瓣隨著風,旋轉著落下了。“好美呀!”“嗯,我們很快就可以吃到桃子了!”
躺在草地上,柔軟的小草撫摸著我們,“真想像桃花一樣趕快長大”。“嗯,大人多好,不用別人管,時間多的都用不完了。”
年少無知的我們可曾知道大樹旁一棵小桃樹上,花骨朵正在悄悄開放。
二
剛進入小學的我,倚在一棵桃樹旁,看著天空中白云帶著思念,輕輕拍打著樹葉。
年少輕狂的我,怎么明白“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境界。總希望勝利和勇氣,可過多的期許總讓我跌得更加粉身碎骨。一次次考試的失利,升初中的壓力,把我包裹的嚴嚴實實。
我失落了。
然而,當時垂頭喪氣我可知雨中的桃花正搖擺著裙邊。
三
這個夏天一步一步的走來,越來越近。終于,開學了——初中了。面對這新的一切,自己忽然感覺成熟了,少了兒時的追逐打鬧,性格變得孤僻好靜,把安徒生以及丑小鴨拋于腦后,開始對莎士比亞,普希金的作品有可興趣……
終于知道,自己已14歲了……
于是自己帶著14歲的夢幻,帶著父母的期望,堅強不懈,勇往直前。哪怕每次失敗,我也不悔,因為我擁有14歲的力量。即使是流星,也有報答天空瞬間的閃爍;即使不能留下傳奇,也要走出淺淺的足跡;即使不能光照大地,也要化作小星星。走過道路的泥濘,走出天空的狹小,尋找灑脫,尋找新生的自我。我堅信,心是純潔無暇的碧玉,即使碎了,也還是無暇的!
霎時,我突然知道桃花盛開了,很燦爛、很鮮艷。
陶醉在14歲的世界里,我發現了自我,我需要正直,頑強。我要奮斗,要努力,要* 磨刀不誤砍柴工,點擊此處下載工具軟件,可以提高下載速度!!!
靈感
有人說,靈感來源于生活,來源于點點滴滴,每一個瞬間都會有靈感的出現。當靈感源源不絕地涌上時,就用筆記下心中的感受。只要有了靈感,就一定能寫出好文章來。
靈感來源于發現。是的,發現也是一門學問。路邊的每一花每一木都可以讓我們獲得靈感。在著無邊的秋季,落葉紛紛,可曾讓你想到什么?秋風送爽,在林間小道泡一杯清茶,靜讀人間美文;到竹林深出去感受有著特別的“天籟之音”的竹葉;和朋友談天說地……我相信,總會有靈感涌出。這樣,就不必再去埋著頭冥思苦想,只要一抬頭,就會詩興大發。多少詩人,用這種方式寫出了千古絕句。
我認為,一篇真正的好文章,除了要一些優詞佳句作陪襯外,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感受,要把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去。秋,好美,又好傷感,它能帶人進入憂郁。又是秋天,六年前,當我們懵懵懂懂的來到學校上學時,可曾想過,六年竟是彈指一揮間。幾年前,我和朋友在這金黃的秋季一起玩耍,一片片飄零的落葉回告訴我,當初我們或是高興,或是懷念,甚至有點悲傷,一切一切都浮現在眼前……靈感來了,就把它寫下來,正應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巴金爺爺說過“文學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的,是文學和人的一致,就是說要言行一致……不要隱瞞自己的內心”說的好。對我來說,他們說出這樣含義深刻的話好像毫不費勁,也許是因為經歷了太多,靈感太多了吧。
我的靈感好像總是讀了書后,看到那些好文章,心中不禁會有一篇篇美麗的遐想,我也好想寫一篇,書仿佛成了我靈感的源泉,但總是看書總不太現實,只要到生活中走一圈,自然就回有靈感。“作文寫得很普通,沒有創新”爸爸和老師總是這樣評價我,但那畢竟是以前,現在怎么我就不知道了。是啊,誰不想寫出好文章呢?
如果說靈感是一種文字的傾訴,那么生活就是靈感的來源。把它記下來,張大以后回想,自然會有一種新鮮感。
同樣的秋天,靈感積累得越多越好……
靈感是帆,我是船。
只有帆動了,才能揚著船遠遠的駛去。要相信,我們會駛得更高更遠……
—— 后記
靈感
靈感這個奇妙的東西,無形地存在與美妙的生活中,你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觸動到了靈感……
靈感可以使你筆下有神,原本苦惱于的東西,靈感便可以使你突然豁然開朗。有時候,你怎么都不能做出來的事情,靈感就可以幫助你完成。而靈感這個奇妙的東西,也是可遇不可求的,靈感可不能急于求成,急于求成的話,反而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嘿!靈感就像穿梭在你腦海中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像生活中美妙的音符,輕輕跳躍著,舞動出別樣的風采;更像是能發出滴咚聲的橋踏板,清脆的聲音傳遞在你的腦海中……
靈感真是個奇妙的東西!
落寞在春景里的秦少游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秦觀(秦少游)之《浣溪沙》
碎碎殘冬似乎還在夕照下散步,含情脈脈地輝映在人們的心間,這是宋朝紹圣年某一天里的一個精妙的藝術意境。
一日,我踩著暮冬的邊緣,穿越薄薄的春寒,只感覺氤氳早春氣息彌漫在我的身邊,徜徉于浙江處州郊外青山之間一座小樓的周圍,我發覺春天的腳步來得無聲無息,無論草長鶯飛的生機勃勃,也無論枝頭的濃濃淡淡,眼前的盡現著瓊香繚繞,瑞靄繽紛,使得一大早就布滿了陰霾,在我心際,也在此處山澗,久久不能散去,便念起秦觀的詩詞“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盡收春光;遠遠圍墻,隱隱草堂;飏青旗,流水橋傍;偶然乘興,步過東岡;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
此番,我是去拜訪故友秦少游(淮海居士),聞知他遭貶處州,心情甚是低落,但其時下頗多新作,譬如《淮海詞》等等,故而專程叩訪。不想少游先生貶謫后,在處州的隱居之所竟乃世外桃源,我賞而忘記前行。這里,清醇的早春具有一種不同尋常的冷峻,或草或木或山水皆傾吐著顫顫的冷艷,如此之景色,無奈的感受如同深秋般似的,近乎楓葉滿地發出的瑟瑟之聲……
走進少游先生那被翠竹環抱的小樓,一陣陣的香氣飄渺,浸染了小屋的每一個角落。窗前,一個人枯坐在那里,他即是少游先生。他目光遠眺,心靜如水,手里捧著一盞清香四溢的素茶,自飲自酌。少游先生是否追思屢試不第?緬懷浪游揚州走馬汴京謾足洛陽?回憶年少時,風華正茂,文辭慷慨?回味四面楚歌,寄跡青樓,“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少游先生未聽見我上樓的腳步聲,依然把目光停留在窗外,高高的楊柳樹上,兩只小雀低垂飄柔的柳簾里,或是在云霧之間里愉快地穿梭飛躍,它們嘰嘰喳喳地如此歡快,為春天的美景肆意地謳歌著,正是“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香……”
然,少游先生依舊平淡如水,心若空景,臉頰不斷寫滿了絲絲酸楚,我不可言喻,只發覺那些對春色的惆悵、郁悶等等,一起涌上他的心頭……
我環顧小屋,便隨意想著,也許,那墻上張掛的那幅古樸的山水畫能夠解釋少游先生的心境,畫中淡煙流水,涓涓潺潺,猶如二月萌動的一股暖流,替少游先生的心靈平添了另一種色彩。我心里暗自獨語,那或許是給他——少游先生,這個詞人,一個深邃的意境和良好的慰籍吧?
不知怎么回事,少游先生依然默默地注視著窗外,也許他是為準備新寫一首詩詞而留心什么,但見輕柔飄忽的桃花李花梨花星星點點,落花輕飏,細雨如絲,和著那少許清淡的寒云,與少游先生的心情一同翻卷……我也看著窗外,猜想那里氛圍里,必定是凝聚著少游先生夢的地方,也是他夢想開始的地方?片片桃花瓣隨著春風,不經意地飛進小屋,輕輕落在窗臺上。這時,少游先生動了一下身子,把桃花瓣捧在掌心,看著他落寞的面容,我想那桃花瓣帶給他的,只會是春寒,更是無邊無際的愁情,總還是“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
一瞬間,我竟看見少游先生眼角的濕潤,滴滴掉落在他手里的茶杯中……
那桃花瓣的芬芳,那盞素茶的清香,早早彌漫了整個小屋。
少游先生站起身,輕輕地拍掉身上的桃花瓣,放下手中的素茶,紛飛的春雨漸漸洗滌薄霧的籠罩,空氣逐漸變得冷凍起來。少游先生又輕輕地合上窗,再放下那清新素雅、潔白如云的窗簾。
我看過去,那垂掛的窗簾依然慢悠悠地飄動著,像紅袖添香的仕女,“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少游先生見我已至,微微頷首,算是招呼。之后,我們緩緩面對而坐,我捧起他為我浸泡的素茶,輕微地呷了一口,香氣直入肺腑,繼而望見茶中還浮悠著幾片桃花瓣,發散著幽幽淡淡的清香。
我見少游先生停了飲茶,仔細端詳杯中的桃花瓣,萬般情愫一齊奔涌進他的心間,他對我只說了兩個字:“夢”!“愁”!
我難以捉摸,無法琢磨,興許是少游先生用此兩個字,去描繪屋外那無可奈何的飛花,感悟愁緒萬千的細雨?少游先生聞得我之自言語,情不自禁地再度頷首。我豁然開朗,于“夢”與“愁”間,看到少游先生的冥冥之中,有那樣似真亦幻的凄清,虛渺的意境,現實的感受,朝我打開了發覺少游先生心扉的大門。
我不由感嘆起來,少游先生啊,你面臨眼前的春光,人卻憔悴零落,竟是為著那般緣由?
俄頃,少游先生忽然靈光一閃,丟開茶盞,疾步書桌之前,即刻憤筆疾書,字里行間流動著委婉輕柔,纖細哀婉,凄厲迷惘,情調凄苦的情調,借“夢”憶時世變遷,寄“愁”抒滄海桑田。在毛邊紙上,在我的眼前,少游先生竟將翻滾的心潮化為點點墨跡,撰寫出了懷春、惜春的《浣溪沙》,我的目光穿行在詞句之間,融化于情感之中,我禁不住喝彩起來,這首《浣溪沙》,少游先生把在自個兒的貶謫處州、郴州、雷州的感悟,把懷春之后的種種失落悲歡,把惜春愛春的千種思緒萬種風情,全化為了一生的愁情別緒!
我看著少游先生筆走龍蛇的神態,又心潮跌宕起伏——
少游先生哦,你心間那春寒的霧靄不知何時能夠散去?
你眼前那細如絲的春雨怎知何時能夠消退?
你現實的、筆下的輕飏的飛花,誰能夠知道它何時尋得歸處?
少游先生輕輕地言語道,殊不知,孤寂遲暮!只覺得“襟袖上,空惹啼痕,此去何時見也”?
少游先生說著,搖搖頭,揮揮手,與我作別!
回望青山,注目小樓,一切均在煙雨中,我淚流不止,念叨他的新作:“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